丝绸与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学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中国文学译介的萌芽

19世纪90年代,波兰开始翻译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进入波兰读者视野的是分别于1891年和1892年出版的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Romans żółtego człowieka.Osnuty na tle chińskich obyczajów)和《中国故事》(Nowelle z życia Chińczyków)。对于这两本小说的译者,现在已无据可考。在泛黄的版权页上,我们只能看到“从法语译出”的信息。出版社为《中国故事》撰写的前言,约略为我们勾勒出了波兰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最初动机:

我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所知甚少,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游记中略知一二。然而这些旅行经历均来自于沿海地区,这是因为外国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内陆。最近多以法国的胜利告终的几次战争,稍然揭起了这幅神秘面纱的下摆。直到最近,借由刚刚离任的中国驻法公使陈季同将军的一系列小说和图片,我们才有机会去探索那里(中国——译者注)的传统、民俗、个人生活和文学。这部短篇故事集的波兰语译本,不仅使人怡情悦性,还将在某种程度上为波兰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了解中国内部社会体系的良机。[3]

被誉为“东学西渐第一人”的陈季同,集外交官、翻译家、西文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在近代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的法文长篇小说《黄衫客传奇》,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西方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1890年11月由巴黎Charpentier出版社出版,讲述李益与小玉的爱情悲剧,受到法国人民普遍欢迎,为陈季同在法国文学界赢得了声誉。波兰人于1891年将该书译为波兰语,比1900年意大利译本问世早了近十年。《中国故事》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法文选译本,是陈季同最重要的一部文学翻译作品。陈季同从《聊斋志异》491篇短篇小说中选译了26篇,分别为《王桂庵》《白秋练》《陆判》《乔女》《仇大娘》《香玉》《青梅》《侠女》《画皮》《恒娘》《罗刹海市》《黄英》《云萝公主》《婴宁》《张鸿渐》《晚霞》《巩仙》《崔猛》《聂小倩》《莲花公主》《宦娘》《金生色》《珠儿》《续黄粱》《阿宝》《辛十四娘》。选译篇目虽不算多,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绝大部分所选篇目是爱情故事,更能有效激发包括波兰人在内的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清末外交官为西方读者建构了一个弥漫着浓郁东方情调的“文化中国”,这种未受工业文明污染的文化乌托邦形象,激发了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文学想象。

陈季同法语作品的波兰语译本的诞生,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波兰人的某种译介选择。波兰人常常被中国(或华裔)作家用外语书写的文学作品吸引,这些故事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满足了波兰读者对于东方遥远国度的想象。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作家或华裔作家用外语书写的作品不在本书研究之列,但《黄衫客传奇》被译为波兰语并为波兰读者所熟知,对于19、20世纪之交的波兰人了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1867年出版的《非基督教世界文学史概述》(Rys dziejów piśmiennictwa świata niechrześcijańskiego)一书,主要介绍中国、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埃及、西伯利亚、罗马、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民族、阿拉伯各民族和犹太人的文学发展史。作者约瑟夫·舒伊斯基(Józef Szujski,1835—1883)自陈,写作此书源于“对东方和古典世界的宗教、诗歌、思想、艺术长久以来的执着热爱”[4]。他在第一章“以中国为首的非白人世界”中,集中笔墨介绍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文学成就,涉及《道德经》《易经》《诗经》《春秋》[5],李白、杜甫诗作等历代诗歌,《赵氏孤儿》等戏剧,并介绍了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文学家苏轼、司马光、朱熹等。舒伊斯基选取的中国文学文化名人和作品极具代表性,以点带面地向波兰人呈现出中国文学的初步样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著作可以被视为波兰人第一次对中国文学成就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