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存的利剑》:养育者身上的时代特质与能量
我们的生命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是这个时代的声音,有时是我们自己经验中的声音,有时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声音,声音很多、很繁杂,这是一个现实。但这个现实大多并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成人如何去面对这些声音,是成人自己的功课。过往生存的恐惧,物质的匮乏,存留下来的生存的能量——恐惧、焦虑、担心……都像一把利剑时刻高悬在养育者的头顶。除非你觉察到了,自己把它放下!
养育孩子,是极具时代特质的一个话题,而养育者自身所呈现的某个时代的能量和特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本质的作用。
多年前,我的孩子就跟我表达过他不想去爷爷奶奶家。
我当时挺吃惊地问他:“爷爷奶奶那么爱你,为什么不想去?”
他说在爷爷奶奶家吃饭时,每次爷爷都会不断地催他。
我问:“怎么催?”
他说:“赶紧吃,快点吃!每次吃饭的时候爷爷催,我就特别着急,特别焦虑。”
孩子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愣了一下,还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种意识。
我跟他聊:“你可以告诉爷爷,我想以我自己的节奏吃饭。”
这个话题好像也就过去了。
直到有一次我和孩子在父母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才意识到父亲的催吃模式——他从自己最在乎的人开始,依次催向集体……
那一刻,我发现儿子之前给我所说的情景重现了。当自己的意识与现实配上对的时候,感受一下就被点燃了。再次听到饭桌上父亲催吃的声音,伴随着焦虑的同时,我还能体验到锁定在父母这一辈人生命中根深蒂固的生存危机和苦难的经历。
餐桌上,在父亲时不时地提醒大家时,我把注意力引向了此话题。我问父亲:“爸,你有没有想过为啥要快点吃?”父亲愣了一下,没回应我,看得出来他也从未这样思考过。我继续说:“原本吃饭的时候是个最放松的场合,有说有笑的,可我发现从坐到餐桌前你就开始不断地催促我们抓紧吃,感觉稍微吃慢点就要饿肚子了,这太有趣了!”
我继续说:“我突然发现,自己长这么大,如果不是你的孙子说,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饭桌上就是这么被催大的。按理说大家应该各有各的节奏,但总觉得在吃饭的时候好像无意识地要快一些。”
“小时候饿怕了,差点就饿死了。那个年代不是吃什么的问题,而是什么能吃的问题。”父亲如是说。
父母轮番讲述起他们各自的经历。
这个话题聊起后,我就说:“妈,你是不是总觉得还少一口?”
母亲笑着说:“就是那个年代落下的心病,日子早都好过了,可是晚饭过后,睡前总觉得还得吃一口。”
我就打趣:“你看你这就是典型的肚子吃饱了,心还饿着。”
直到今天,岁月似乎并没有刻意地将这些记忆掩盖。往回想,小时候母亲总是因为我吃饭慢而唠叨:“像你这么个吃法,搁在60年早都饿死了。”
父母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时常说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吃不到东西,差点被饿死。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人们对生存的恐惧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整体的能量就集中在对生存的恐惧上,所以在他们养育孩子的意识里,这种潜在的危机感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
养育在每个时代都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你不能说那个时代、那种养育方式是错误的,另一种才是对的。爸爸妈妈都以那个时代的能量和特质养育孩子,无法论对错,也不能妄加评判。
在每一个养育者的身上,时代的这种特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所以,养育这件事,在一个家庭里,不能论高低,不是夫妻哪一方说了算,而是爸爸妈妈各自所持有的那种时代的特质和能量决定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养育者,一定要对自己作为养育者这个角色所承载的时代特质和能量有意识、有觉知。
当我们去观察自己,观察我们身边的这些养育者时,就会发现,虽然我们现在同处一个时代,但未必我们所持有的能量和特质在同一维度。我们有意识地观察,就会看到社会发展的这样一种迹象:身边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其意识有可能处在不同的次元空间。你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由这样一个观察,向所有的养育者发出一份邀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能不能对自身所持有的时代特质和能量有所警觉!
目前,我们虽然共处信息时代,但有人所承载的能量可能在农耕时期,或者其他。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留着多维的、不同时代的特质和能量,当你开始完整地观察和警觉这些时,它将会被真正地看见和接纳,并在养育的关系中得到升华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