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与温病:明清文献中芳香药物防治温病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芳香药物概念及范围

芳香药泛指一切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从古至今,虽应用范围较广,但未有医家在著作中明确指出芳香药的概念以及界定范围。因此为了明确芳香药物的概念及范围,通过对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的阅读、整理、分析,将以下三种情况纳入芳香药范畴。

第一,古代及现代文献中明确指出或已达成共识的芳香药物,如文献中常出现的芳香辛散之薄荷、芳香化湿之藿香等;再如陈艳娇对《温病条辨》进行梳理,得到芳香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厚朴、陈皮、草果、白蔻仁、杏仁、麝香、雄黄、沉香、降香、砂仁、丁香、安息香、木香、乳香、没药、小茴香、川椒、吴茱萸,等等。

第二,古代或现代文献中,特别是本草类书籍中指出气芬味香的中草药物,如《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当归含有多种气味芳香的挥发油,《品汇精要》中记载川芎“味辛,臭香”,这两味药在《本草纲目》中被列入“芳草五十六种”之中,除此之外,“芳草五十六种”还载有藁本、甘松、草豆蔻、姜黄、郁金、白芷、菊、艾、茵陈蒿、青蒿、麻黄等芳香药。

第三,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将一些特定药物作为芳香药使用,继而这些中草药约定俗成为芳香药。如吴鞠通《温病条辨》载有“桑叶芳香有细毛”“香豉”“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精血之香”等。

因此,芳香药的概念可界定为,一切含有芳香气味,从古至今被明确指出属于芳香药或气味芬芳之中草药,或某些未被明确记载却由于医家临床用药经验,将其约定俗成归为芳香性质的中草药。临床上常见防治温病的芳香药有:芳香散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芳香化湿药,如厚朴、草果等;芳香行气药,如陈皮、木香等;芳香开窍药,如麝香、冰片等;芳香辟秽药,如苍术、艾叶;等等。(芳香药物功效、性味、归经详见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