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的儿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土地的儿子
——李立科

引 子

也可能我选的诗歌

主题已经过时

也可能我歌颂的主人公

已经时过境迁

也可能农民对黄土地的热爱

再不是过去那样地执着

也可能国人对待粮食已经

转变了几千年固有的观念

正因为许许多多的已经

让我再一次用良知陈述着

我一生心中的挂牵

诗中的主人公和我同样

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热爱黄土地 热爱农民

黄土地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农民是我心中顶膜的天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农民用他们坚硬的身躯

担负着时代的座座大山

农民就像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

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巨轮

沉重地 沉重地

坚韧不拔地向前 向前

(一) 愧对黄土地

故事发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渭北一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贫困县

春分已过 武帝山脚下

地是黄秃秃的地 山是光秃秃的山

一座座破烂的村庄

散落在干墚土坳上

缓缓地冒着几缕羞涩无力的炊烟

埝头上干瘦矮小的柿子树

也在埋怨老天爷的不公平

这儿春天的步子迈得如此缓慢

一阵西北风吹过

去年枯死了的玉米秆

飒飒作响 也难抵挡渭北的春寒

惨淡的斜阳照射着

干黄色还未苏醒的麦田

一个四十多岁干部模样的人

跪在地上 手捧黄土 面朝大山

十几天耳闻目睹的情景

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他来到下坊村头 看到

一群小孩缺衣少裤

双手紧紧抱着双肩

缩在断残的土墙角

身子不停地瑟瑟发抖

借着阳光驱寒取暖

一位老大娘干巴巴的双手

捧着一个粗瓷碗

碗里盛着玉米糁子煮野菜

她老泪纵横 声音哽咽

我嫁到这里已有五十多年

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一座座破烂的村庄

一张张布满愁容饥黄色的脸

一孔孔百年陈旧的土窑洞

一群群小孩褴褛的衣衫

一道道干旱的土墚

一声声无奈的哀怨

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

狠狠扎着走访者

一颗赤红的心

疼痛难忍 昼夜不安

他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立科

来到合阳县甘井公社调查蹲点

他看到广袤贫瘠的黄土地

春天为什么还是这样的严寒

小麦的亩产徘徊在一百斤以下

农民至今是借着吃 打着还

勤劳的农民长年累月在地里刨食

贫穷为什么还是和他们朝夕相伴

历史的车轮已跨入八十年代

一个劳动日价值才两毛钱

他看着贴在地上枯黄的麦苗

似乎向一个农技科学者

在汩汩倾诉 求援呐喊

一串串为什么 鞭抽着

李立科布满愁云的心扉

一串串为什么 撞击着

李立科几乎凝滞的血管

他用“贫穷”二字 严厉拷问着自己

用“贫穷”二字寻找着自己

失职的答案

用“贫穷”二字启动着

自己体内的能源和热量

他要用“贫穷”二字述写着

自己毕生的实践

他自责自问 痛苦不堪

他泪流如注 仰天长叹

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何在

一个人民公仆的使命何在

一个农技科学者的责任何在

我们脚踏的是浑厚的黄土地

头顶的是朗朗青天

李立科手捧的黄土

慢慢地撒落在地

心里掀起了阵阵狂澜

他的双手仍然高高举起

向黄土地赎罪 向农民请罪

他高喊 我愧对于后土皇天

(二) 扎根黄土地

五月 一个初夏之夜

杨陵的夜晚还有点闷热

一间灯光昏暗的小屋里

李立科和爱人默默无语

两双眼睛深深地凝视着

即使有万语千言 千言万语

只能用眼神在交流 在诉说

妻子农转非进了城没有几个月

丈夫就要到几百里以外

渭北合阳县蹲点工作

她看着丈夫消瘦的面庞

既心疼又有点难分难舍

他们结婚已经几十载

加起来仅仅有半年团聚过

丈夫的心全扑在了黄土地

丈夫的爱全部献给了农民

献给了一心一意牵挂的农业

李立科看着妻子含着泪水的眼睛

不知道用什么安慰的话对她说

他心里饱含着感激和内疚

对家庭对儿女亏欠的

太多太多

几十年他长年累月

奔走在田间地头

几十年他不知道翻越过

多少大山和沟壑

几十年他把青春奉献给了黄土地

几十年为旱塬小麦的增产

耗尽了心血

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是国家培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是人民公仆肩负的职责

想到合阳甘井贫瘠的黄土地

想到那里农民的贫穷生活

他双眼在流泪 心在滴血

几个月来“贫穷”二字

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心灵

在不断地折磨

没有什么瞻前顾后

没有什么犹豫不决

短短的几句嘱咐

他毅然打起了背包

第二天早晨 坐上

去合阳的火车

一封短信向领导告别

表示决心 即使前面道路上

困难重重 我甘愿 以身许国

为了农民甩掉贫穷的帽子

披肝沥胆 赴汤蹈火

贫穷的地方能述写出

人生最好的华章

甘井——贫穷浑厚的黄土地

更需要我

一间破厦房 一张木板床

一只旧柴凳 一张脱了漆皮的办公桌

这是对他最高规格的待遇

多年来已经习惯了

这种简陋的摆设

蹲点 不是躲在四面不透风的温室

蹲点 不是在花前月下柔情脉脉

蹲点 就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

蹲点 就是在实践中找出答案结果

他以一个科研工作者求实的作风

要为这片浑厚的黄土地

作出最精辟的解说

夜深人静 武帝山脚下

阵阵凉意浸人

李立科仍然趴在灯下

专心致志地工作

一串串贫穷的数字

陈列在眼前

心里泛起一阵阵无法形容的

酸楚和难过

他披上外衣轻轻地

走到院子

北边黑沉沉的武帝山

犹如压在自己的心窝

两万多农民的生活窘况

比大山还要沉重

十七万亩黄土地 为什么

显得无奈和沉默

难道说苍天从不眷顾

这片黄土地上的生民

难道说这里的黄土地 从来

只有沉重的耕耘

没有喜悦的收获

难道说这里的农民 年年代代

只能依赖老天爷的施舍

难道说我们就没有改变

这种贫穷落后的

妙方和策略

自古道山不转 水在转 人亦在转

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李立科

我们不能辜负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我们不能在母亲洁白的衣裙上

无所作为地涂抹

我们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每个农民都要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是我终生对人民的承诺

望着西坠的月亮 他

感慨万端

黑夜即去 雄鸡仰鸣人未歇

他决心将后半生奉献给

这片黄土地

武帝山脚下一定会绿树成荫

开花结果

(三) 给黄土地交答卷

一百一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二十四个大队

七十二个自然村

大的村子居住着几百户人家

小的村子仅仅有几十口人

甘井南边的土地广阔而平坦

北边的地形沟壑纵横坡陡沟深

席片大的无数小田块

分布在山沟野洼状若鱼鳞

就在这十几万亩

贫瘠的黄土地上

世世代代承载着两万多

贫困的子民

几千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

他们有着美好的诉求

也有着失落和怨恨

贫困就像北边的大山

压在他们的头上

命里注定 青铜浇铸的四个字

像一条粗粗的锁链 几千年

捆绑着他们伤痕累累的心

金水河徐水河的发源地在武帝山

日夜不停地流淌着 流淌着

伴随着农民的眼泪和忧愁

流向黄河 流向大海

一路上乱石流水 落花枯叶

在倾诉 在呻吟

塬上的老百姓看着枯死的庄稼

显得无能为力 心似火焚

是惆怅 是无奈 还是叩问

东去的水啊 西来的风

二十四座山峰供奉着无数神

赤日炎炎 禾苗发出绝望的哀鸣

农夫怨怨 祈盼着神的慈悲和怜悯

这片浑厚的黄土地处处

烙印着汉武帝当年

马踏十万里的铁蹄

这里几十个破烂村落

曾演绎着汉武帝许许多多

美丽的传闻

武帝祠两千年来数次毁坏与复修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

千古一帝的泥塑之身

一年一度的大旱 一年一度的祈雨

大地上处处弥漫着

热风和黄尘

几度度天旱无雨 颗粒未收

几度度啼饥号寒 饥鬼饿魂

东方刚刚破晓 五月的朝霞已经满天

月亮还未升起 暮色已经降临

李立科和他的下乡调研组

迎着朝霞和暮色 踏着晨露和黄尘

大小村落闪现着调研者的身影

每一块田间地头 留下

调研者的脚印

手拿着笔记本 一点一滴从不放过

每一块田地都在不断地思索

和反复地叩问

吃冷馍喝凉水是家常便饭

两条腿十几个小时

蹬着自行车轮

遇沟翻沟 遇坡爬坡 遇岭过岭

狂风暴雨从未击退过

调研者的赤胆忠心

尽管有些农民对他们冷言冷语

尽管有些农村干部事事摆原因

李立科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

农民对我们的承诺已经难以相信

多年来 我们派了多少工作组

到农村蹲点

调研的数字好大喜功

大部分掺假有水分

不讲实事求是 只靠长官命令

违背自然规律是失去民心的根本

一个农技工作者 要以

科学严谨的态度

不断地对比 不断地调研

寻找小麦低产的根本原因

为了实现终生为农业的雄心壮志

为了解脱当地农民缺衣少食的贫困

李立科夜以继日穿梭在甘井

十七万亩贫瘠的土地上

寒暑往来 栉风沐雨 从不灰心

长安何处在 只在马蹄下

最后得出一个旱塬小麦低产的结论

甘井 大部分土地严重缺磷

(四) 再给黄土地的答卷

立夏前后 小麦正在灌浆时期

地里的小麦还没有遮住地皮

看着将要成熟的油菜豌豆

农民站在地头

显得无精打采 只是摇头叹气

李立科心疼地抚摸着

瘦小的麦穗

一个个疑云从心底泛起

为什么小麦的亩产

还不到一百斤

油菜豌豆每亩的产量更低

早种的玉米苗还没有出齐

蔫了的嫩叶向老天爷告急

他迈着沉重的脚步

踏着沉重的黄土地

沉重的心情萦绕着

沉重的民意

一个村子要走访十几次

每一片土地都要牢牢记在心里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阳光

同样的雨

为什么生产队庄稼的长势

远远赶不上自留地

不断地调研 不断地询问

缺少磷肥是小麦减产的首要问题

李立科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试验

提出了施磷肥能增产的建议

他不厌其烦列举了好多典型事例

农民的心里总是半信半疑

有人说贫穷和愚昧是一对双姊妹

我们不能草率地下这样的定义

我们认真地回忆上个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农业史 不实事求是

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无以相比

有谁认真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有谁公开向农民认错忏悔

十几年下乡蹲点的实践经验

李立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农民不要空头承诺

要的是结果和实惠

他毫不犹豫 用自己的工资

担保贷款十五万元

把磷肥拉到十几个村的田间地头

有人说他这是立下了卖身契

做事不能靠意气用事

敢于为人民担当 这是

公仆精神的最高境界

顾首顾尾怎能是共产党人的

浩然正气

苦口婆心地开导 施与不施的利弊

善良的农民被他的

赤诚和眼泪所感动

失败与成功也许在于天意

来年六月初 李立科站在武帝山脚下

金黄色的麦浪无际无边

他兴奋地看着满山遍野

醉人的丰收图景

恨不得插上翅膀飞上云端

想起一年来不平凡的日日夜夜

一幕幕往事涌现在眼前

母亲啊 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对儿女的恩赐从来都是无私的奉献

麦田里处处站满了忠厚的庄稼汉

他们掂着沉甸甸的麦穗

喜悦的眼泪飘洒在地头田间

看着丰收的庄稼 农民奔走相告

没有赞美的颂歌 没有溢美的语言

只有普普通通的一句话

李院长 感谢你 你让

我们吃饱了饭

李立科看着朴实忠厚的

父老乡亲 是感动 还是高兴

热泪伴随着激情飞满天

这是我的职责 是我终生的心愿

因为我是国家培养的农技工作者

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李立科并没有停下脚步

一个科研成果必须反复试验

对待每一项课题要严肃谨慎

要有充分理论根据 不能盲目判断

李立科领着他的科研小组

昼夜奋战在同堤坊小麦试验田

挖了一道一米宽三米深的长土壕

如何攻克旱塬缺水这道难关

他们脚踩着土壕里的泥浆

定时为小麦根系喷洒着水

不知道什么叫炎热和疲倦

夜深人静 大地也在酣睡

一个孤独的身影

守护在土壕边

李立科借着月光

不停地上上下下

观察着以根调水的实验

甘井这个十年九旱的穷乡僻壤

从古至今就是靠天吃饭

十五天他没有离开过试验田

昏倒了爬起来继续再干

自古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一项震撼农业界的科研理论

以磷促根 以根调水

造福于渭北旱塬

(五) 把一切奉献给黄土地

鹅毛大雪已经下了整整三天

整个世界披上了银色的素装

李立科人未卸甲马不停蹄

对这片黄土地已经爱得发狂

白天冒着大雪走在麦田的地垄上

晚上坐在办公室的火炉旁

回顾两年下乡蹲点的生活

心里掀起了层层激浪

这儿的黄土地是如此的

浑厚广阔

这儿的农民是多么的

憨厚慈祥

几年来我的步子迈得

是那样沉重

几年来我风餐露宿甘苦备尝

为了这片黄土地摘掉贫穷的帽子

为了这里的农民同样沐浴着

时代的阳光

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我

人生的座右铭

把一生奉献给农业 是我的

伟大理想

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

扎根黄土地 以甘井为家

更会谱写出激越的华章

他深思熟虑 写了一份辞职报告

辞去了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别人为了升官日夜做着黄粱美梦

他逆向而行 任凭有人说短道长

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庸官十足的表现

甘井这片黄土地才是我

施展才华的地方

随后他又作出一个让人

无法理解的决定

举家搬迁 从城市落户到甘井乡

妻子望着眼前全身

沾满泥土的丈夫

清瘦的脸上透着一股

无法抗拒的力量

这个把生命交给了

黄土地农民的儿子

躬耕在黄土地心情最舒畅

家庭是小事农民脱贫是大事

丈夫的骨子里透射出

黄土地的芳香

李立科抚摸着女儿的头

无限深情地说

爸爸的决定是否有点鲁莽

你们的理想要靠自己去奋斗

不要把法宝押在优越的城市商品粮

艰苦的环境会磨炼你们的意志

广阔的天地你们更能展翅飞翔

甘井的农民勤劳朴实忠厚

甘井农民是你们的再生爹娘

母亲病重了 他还蹲在地头

观察着小麦的越冬保墒

父亲去世了 他仍然穿梭在

田间小路

了解麦田病虫害的预防

儿子结婚 他没有钱请客

更没有钱为儿子布置新房

女儿的学习他从来不闻不问

妻子病了 他很少守护在病床

有人说李立科不食人间烟火

有人说李立科是不孝儿郎

不 他把个人的情感

深深埋在心里

农民脱贫致富视为至高无上

他用自己的青春 用自己的家人

谱写着人生最灿烂的华章

(六) 情系黄土地

吉普车翻过金水沟行驶到五里坡前

李立科让司机把车停在公路边

他满头虚汗挣扎着走下车

望着地头的柿子树浮想联翩

我最崇尚合阳地头路边

挂满果实的柿子树

不畏狂风暴雪酷暑与严寒

不管是地头沟坡荒岭和土埝

不择地形 坚韧不拔 年复一年

没有任何索取 只知道奉献

叶绿叶黄 果熟果落 无悔无怨

他转过身 迎着寒冷的西北风

望着蜿蜒起伏的巍巍武帝山

颤悠悠的双腿跪在地上

双手捧着黄土 仰首望着苍天

甘井 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分别了 今生今世是否再能相见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只是旱塬小麦亩产八百斤

科研成果还未实现

这是我十几年来奋斗的目标

这是我给甘井父老乡亲

承诺的誓言

甘井有我同甘共苦的

父老乡亲

甘井有我朝夕相伴的

沟壑和平原

广袤的黄土地是我

施展才华的战场

满山遍野的丰收图是我

抒写的壮丽诗篇

他号啕大哭 任凭热泪抛洒

他仰首高呼 任凭寒风洗面

我离不开合阳 我离不开甘井

我离不开我朝夕相处的

小麦试验田

李立科患癌症的噩耗

像一根无形的穿心箭

又像一位演奏的音乐家断了弦

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

人们震惊 悲痛 祈祷 挂牵

万年村雷大嫂跪在地上

失声大哭

李院长到我地头看辣子苗

误了时间

回甘井的路上遇大雨

患了风寒

十几个老大娘到武帝山拜神祈祷

望武帝保佑李院长逢凶化吉好人平安

同堤坊的王大叔怀里揣着

老母鸡去探望

万年河的李老汉逮着活鳖

独身闯西安

牛庄村的解二婶拿着舍不得

吃的新核桃

赵庄的张大哥背着今年的

新麦子磨的白面

每一道沟壑每一道山梁

都在把李院长的病情惦念

庄稼也在颔首流泪了

树木也在使劲地摇摆呼唤

武帝山头的白云停留在山顶

田野亦被浓浓的愁容弥漫

为了表达两万多父老乡亲的情意

甘井乡政府组织了到西安的探视团

六十个人承载着两万多人的关爱

六十份土特产的情和义

重于泰山

李立科看着一张张黝黑熟悉的脸庞

激动的热泪洒落在病床前

十年来我们面临的是贫穷和落后

十年来我们每迈一步是如此艰难

十年来我们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十年来我们为脱贫并肩奋战

十年来农村改革风起云涌

十年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共克时艰

十年来我们踏遍青山人未老

十年来我们同住一孔窑洞同吃一锅饭

十年来你们的勤劳和朴实给了我力量

十年来水载舟 舟才能破浪向前

十年后的今天 红砖青瓦

拔地而起

十年后的今天 庄稼茁壮

满山遍野是果园

十年后的今天 条条水泥路

通往大小村落

十年后甘井贫穷落后面貌

换了新颜

感谢十年来你们对我的

帮助和支持

感谢十年来你们对我

悉心照顾问寒问暖

甘井的黄土地赋予了我

智慧和力量

甘井的农民和我结下了

深厚情缘

我深深爱着甘井这片黄土地

死后把我埋在同堤坊小麦试验田

六十一双眼睛的泪水汇成了金水河

六十一颗红心贴在一起

日月可鉴

(七) 重返黄土地

金秋的十月 梁山脚下 人欢马叫 笑声朗朗

红灿灿的苹果挂满枝头 四处飘香

满载着丰收果实的各种车轮

在田间地头 公路上来来往往

几千年贫瘠的黄土地

现在变成了金窝窝

几千年的穷山恶水

现在成了肥沃粮仓

人人奔走相告 今年又是一个五谷丰登

感恩国家的政策——改革开放

甘井火车站今天好像有贵宾莅临

站台上站满了人群熙熙攘攘

列车停在站台上 车门刚刚打开

人们屏住呼吸 无数双眼睛在张望

李立科被妻子扶着站在车门口

人们拥上前争先恐后喊着李院长

锣鼓声 鞭炮声 欢呼声

汇成一曲交响乐

我们的活财神又回到了家乡

李立科看着激动人心的场景

瘦削的脸上两股热泪往下淌

他没有坐车 迈着缓慢的步子

沿路一幅幅丰收的景象 让他

无限欣慰 心情激荡

这是改革开放结出来的胜利硕果

这是两万多农民拼搏十年的梦想

这是两万农民脱贫致富满意的答卷

这是党在农村政策辐射的光芒

十年的汗水洒在这片黄土地

十年的心血著写出脱贫致富的华章

他目不暇接 体内一股热流在涌动

恨不得插上一双矫健的翅膀

我要把这一草一木看个够

甘井 一年来我魂牵梦绕在病床

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击退我

扶贫脱贫的决心

病魔的折磨更加激励我

把余生的热血

洒在黄土地上

他转身抱着身旁的王老汉

紧紧地拥抱着 紧紧地拥抱着

互相传递着体内的情谊和能量

十年来他总是重复着一句话

只要踏上甘井这片黄土地

身上就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就是这两句普普通通的话

支撑着李立科终生平凡而

伟大的信仰

把汗水洒进浑厚的黄土地

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土地上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句话

将近两千年 在历史的

长河中熠熠发光

我们共产党员的誓言

为了人民的幸福 国家的富强

生命不息 奋斗决不下岗

李立科退休后没有回到农科院

仍然穿行在甘井镇的

田野和山梁

不管是数九寒天 还是酷暑骄阳

一个口腔填满牙托的老人

戴着助听器 白发苍苍

一手提着文件包 一手拄着拐杖

整天蹲在小麦试验田

研究秸秆全程覆盖

旱塬节水保墒

患有癌症的身体他已置之度外

一个人的价值观 不是

用“生死”二字来衡量

硕大的苹果被他的执着

感动得绽开了笑脸

田野的禾苗被他的热情

融化了冰雪和寒霜

乡亲们为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举手点赞

校园飘扬的五星红旗

为一个好党员招展歌唱

三十五年的岁月他用坚定的信仰

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三十五年的岁月他用自己的拼搏

诠释着国家复兴的梦想

三十五年的岁月他的青丝

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白如雪

三十五年的岁月他的意志

随着艰苦环境磨炼得更坚强

他挥动着干瘦如柴的拳头

发出铿锵有力的誓言

在田野回荡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

粮食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我愿终生研究干塬保墒 服务农民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八) 叶落黄土地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五日 李立科

与世长辞

生 悄悄地生 去 悄悄地去

来 不带一物一件 走 无牵无挂

他一生五十四个春秋在

田间地头度过

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不离不弃

他心系苍生 扎根黄土地执着坚守

他以朴素的初心只知奉献不知索取

几十年为农民脱贫致富耗尽了

最后一滴血

为农民实现小康他奋斗终生

不懈努力

他留给后人的是伟大的“西农精神”

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

甘井的黄土地

李立科临死前流出了浑浊的眼泪

断断续续一字一音地说

我永远忠于伟大的党

我永远忠于伟大的祖国

我有愧于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我们过去亏欠农民的

太多太多

李立科去世在合阳当地

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也可能疫情没有过去

人们对他顾不上

不管是政府官员 还是普通老百姓

李立科的名字仍然是那么响亮

他住院时那么多农民到西安探望

去世了几乎没有半篇悼念的文章

也可能“农”字在人们的

观念里渐渐淡化

也可能我们有些人和“农”字

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也可能我们某些人服务的宗旨已经转移

也可能我们某些人衡量事物标准

是金钱至上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坚决不能移位

为人民奉献终生的旗帜

永远高高飘扬

甘井的黄土地牢牢刻着李立科的名字

武帝山徐水河不会把这头

秦川牛遗忘

附:

李立科生平

李立科,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原副所长,旱地农业研究室原名誉主任,陕西省农业顾问,省政协委员。1990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一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进黄土地”的著名旱地农业研究专家。2020年3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多年来,他坚持长期在农村蹲点,开展科学研究。他身患绝症,但把生死置之度外,为干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忘我工作,被誉为雷锋式的好干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一直在渭北旱塬的合阳县甘井乡蹲点,进行开发渭北旱地农业的研究。提出了渭北小麦从低产到中产是“肥”的问题,从中产到高产是“水”的问题,为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以磷促根,以根调水”的栽培技术措施,小麦产量由750公斤/公顷提高到3000公斤/公顷。他提出的“旱地小麦留长茬全程覆盖栽培技术”,使小麦产量再次提高到6000公斤/公顷。每年可增产粮食3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