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霸下重型机器人
【重型履带式机器人—霸下】
【长×宽×高:3.1米×1.5米×1.7米】
【理论射速:1700发/分钟】
【有效射程:1500米】
【最大装弹量:4000发】
【子弹类型:12.7mm×108mm】
【续航里程:500公里】
霸下重型机器人已经超出信天翁运输无人机的载重上限,只能拆成两部分运输。
除此之外,还建筑机器人、哮天犬,以及大量的弹药,食物等物资。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不被米国发现,所有信天翁在运输的途中,都是保持低空飞行。
如今的南极大陆因为高温,已经裸露出大片的土地。
土地的表面,长有一层绿色的苔藓,远处还能看到动物探头探脑的身影。
和蓝星的其他地带不同,原本常年极度寒冷的南极大陆,现在反而成了炎热的热带。
李立诚和姜宏二人都身穿短袖,操控建筑机器人组装霸下重型机器人。
其中一台霸下机器人,他们并没有安装上部的四管重机枪发射器。
而是使用手头上的工具,将帐篷布置在霸下的履带底盘上。
内部再加上取暖炉、睡袋等设备,一台履带移动露营车制作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台使用霸下底盘改造的履带车,顶部是四个在缓缓旋转的圆筒。
这是二人出现出发前,特意和陆阳申请的集通讯侦查于一体的特种车辆。
既可以作为通讯装置与避难所保持通讯,也可以侦查周围的环境。
等所有的物资准备齐全,二人坐上车辆,往南极极点的方向前进。
陆阳在避难所指挥中心,通过全息沙盘看到二人已经出发。
因为携带特种车辆,沙盘上显示地形的范围大概有12千米左右。
前世道听途说,据说一代饕餮细菌最初是在南极点的某处被发现。
即便如此,这个范围依旧非常大。
为此,当二人提出想要一辆能够用于侦查和通讯的车辆时,陆阳毫不犹豫答应。
首先是履带机器人,它适合用于据点的防御战,近距离纠缠战,或者短距离的突袭作战任务。
对于需要远距离奔波的战斗,避难所除了最开始的卡车,确实没有合适的作战装备。
为此,陆阳借助睡眠学习舱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改造出霸下重型机器人。
霸下和之前的机器人,无人机最大的不同,就是顶部的四管重机枪发射器可以拆卸。
拆卸后,底盘上的线路都是通用的型号。
只需在霸下底盘的基础上简单改造,就能制作出其他功能不同的履带车辆。
例如李立诚和姜宏二人在底盘上加装帐篷,那就是履带移动露营车。
陆阳使用系统制造出的集通讯侦查于一体的设备,也参考用样的原理。
【多功能通讯侦查集成单元-信鸽】
【由四个圆柱形金属桶组成,分别具备通讯、探测、分析、锁定四大功能】
【具备极强的可拓展性】
新制作的信鸽通讯侦查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拓展。
如果在作战时发现一台信鸽的通讯侦查能力太弱。
那么可以将两台信鸽单元组合存在,形成一台由8金属桶组成的通讯侦查设备。
要是还不够用,三台甚至四台组合在一起。
信鸽最大支持9台单元组合成正方形,形成由36金属桶组成的大型通讯侦查设备。
当然,9台信鸽组合在一起,能源也是个问题。
为此,陆阳将军方给予的任务奖励,微型核反应堆也进行改造。
通过系统小型化后,体积的长宽高控制在5米×3米×2米内,发电功率高达800千瓦。
可以搭载到霸下的底盘上移动。
只是这东西的重量实在太离谱,整体重量接近40吨。
陆阳就算想用信天翁运输,也实在做不到。
最后还是让柒玖控制黑山羊,从海底走路送过去。
至于新解锁的核聚变反应炉,体积只有拳头大小,发电功率却高达2300千瓦。
根据设计图纸推测,拳头大小的反应炉重量高达惊人的180多千克。
这东西,重量高的有些吓人。
这还不是关键,问题是陆阳避难所的加工设备,只能制作其中一小部分的零件。
行吧,遇事不决上讨论区。
里面个个都是人才,我超喜欢里面的。
一圈逛下来,大部分的零件都找到对应的避难所制作。
但是核聚变反应需要的氘氚,属于管制材料,必须要通过东煌的许可才能获得。
为此,陆阳再次联系上刘波院士。
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刘波院士神色非常的疲惫,眼睛已经成国宝的形状了。
“刘波院士,你这是怎么回事?”
刘波可是东煌科学院的院士,能够让他累到这种程度,一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陆教授,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幽灵粒子浓度异常增长现象吗?”
“东煌打算在全国各地安装检测设备。”
“但问题是,我们找遍了全国所有企业避难所,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
看完刘波院士发给他的检测设备参数和具体要求,陆阳立刻明白道。
不是企业避难所造不出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而是时间太紧迫了。
检测设备的要求参数并不离谱,能够在70°高温环境下运行5年。
这也是符合当前情况的正常要求。
只要企业避难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就能将其研究出来。
但问题就出在时间上。
科学院要求在半个月内,拿出相应的设备。
限制的时间太紧凑,在半个月的时间,拿出一台能够在高温下正常运行,并且高精度检测幽灵粒子的设备,实在是强人所难。
且不说高温环境的运行需要时间测试,幽灵粒子的检测设备可是最近新出现的技术。
任何一个企业避难所都没接触过,需要时间才能吃透相关技术。
科学院可以不计代价制造出高精度的检测设备,但是企业避难所不行。
他们需要时间测试设备,研究技术,还有设计新的检测设备。
半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距离最初定下的截止时间还有不到三天,到现在没有一件企业避难所拿出相应的成果。
负责此项目的刘波院士愁的头发越来越少,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他的团队也是因为同样的问题,才选择向企业避难所求助。
检测设备需要遍布全东煌,必须要批量制作。
像科学院那种不惜代价的方法,完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