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阳间修阴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2章 守株待兔

青竹镇的火灯节,持续时间为一天。

而据张魁猜测,杀人者动手的时间,也是在八月廿五这天。

至于什么时候动手,张魁还真不清楚。

所以,他只能选择一个最笨的办法。

等。

八月廿五这天,全天都躲在这个无人的角落等待。

虽说有纸人监控着,但是有什么会比现场抓到凶手,更加刺激?

张魁先是回到集市,找了趟林言之,跟他说今夜不回客栈了,让他自由活动之后,便从厉宅附近,找了个位置,静静的等候。

今日虽说还算安全,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八月廿五。

子时。

残缺的月亮高悬于天幕之上,洒下的月华映衬着整个青竹镇。

青竹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苍翠。

而没有被青竹包围着的青竹镇南边,

家家户户都在子时开始,便提着一盏灯,挂在自家门前。

灯火摇曳。

不多时,原本漆黑的青竹镇,便出现了点点灯光。

这些灯光,会从今夜子时开始,一直燃烧,至少燃烧一天一夜。

对启灵境的修士来说,一天一夜不睡觉,并不会有任何不适。

自子时开始,张魁便一直盯着厉宅。

从此刻开始,凶手极有可能,随时动手。

然而,厉宅内,并没有任何动静传来,待得夜深了,还能听到几声呼噜声。

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远山轮廓便浸在青灰的晨雾里,像宣纸上晕开的淡墨,与青竹林的绿色融合在了一起。

张魁在厉宅外已经守了一夜,但这期间,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甚至自从李成刚离开之后,便没有人来过。

而厉宅中的人,也没有一人外出。

“笃笃笃”

天刚亮没多久,就听到厉宅里面,传来了类似刀劈木材的声音。

这声音持续了没多久,便停歇了。

不多时,便有炊烟升起。

“老子守了你一夜,你倒好,做起饭来了。”

张魁翻了翻白眼,揉了揉久坐的大腿,便又如同一尊雕像一般,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随着厉宅中炊烟的升起,整个厉宅,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铁器碰撞的声音,孩童嬉闹的声音,还有父母呵斥的声音,纷纷在这厉宅之中响起。

而今日,热闹的,可不只有厉宅。

一大清早,就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朝着镇外走去,他们手中或拎着纸人的,或拿着纸钱的,还有带着各种元宝蜡烛的,

每个人的手上,都没空着。

白天烧纸,远离灾厄,

晚上点灯,祈求平安。

这也算是老传统了。

往年众人烧纸的时候,都是寻一处角落,自己烧自己的。

但今年不同,

自从许三担任县令之后,便命人在镇南建了一个大的,葫芦形的烧火炉,方便众人烧纸。

青竹镇的百姓,是打从心里面认为许三是好官的,

毕竟随处烧纸,确实还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

但总有几户人家,他们并没有将纸扎品往火炉中烧,

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在这火炉中烧了,那是算官府的,还是算自家的?

毕竟他们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烧过来的,思想也很难转变了。

于是,镇上偶尔能看到一些烧焦的纸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吱呀~”

原本正在盯着厉宅的张魁,瞬间精神了起来,就见到厉宅的正门,打开了。

厉云此时手中提着两具纸人,往镇门的方向走去。

张魁没有迟疑,跟在厉云的后面。

现在厉云可是重点对象,想要找到凶手,还得靠他了。

在张魁的注视下,厉云先是带着纸人,前往镇门口的大火炉,将两具纸人烧了,

然后又去到镇西,买了一些铁线,到镇东买了一些猪肉,便又重新回到了宅子之中。

这一切都极为寻常,张魁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或许是习惯了长期安静的缘故,张魁显得格外有耐心,并不觉得繁琐跟无聊。

就这样,等到厉云重新回到宅子的时候,张魁又重新隐于一处黑暗的角落,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傍晚。

当太阳西沉,最后一丝余晖都没于山脚的时候,青竹镇的镇门口,便响起了一阵鞭炮之声。

鞭炮带着些许浓烟,很快就淹没了整个镇门。

随后,阵阵锣鼓之声响起,

在浓烟滚滚的镇门处,走出了一个队伍。

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个青年。

他左手拎铜锣,右手持鼓槌,用力的敲打着铜锣。

随着铜锣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道。

这就是铜锣开道。

而在青年后方,则是一群舞者。

他们的脸上,都画着浓妆,各个看上去凶神恶煞。

甚至还有个别人的口中,含着几枚獠牙,随着嘴巴一张一翕,獠牙也是一开一合。

他们的身上,则是穿着各种奇装异服。

有像道人的,有像教书先生的,还有一些,像是凡间的官差。

最后方,则是一个拿着铜壶的青年,

这铜壶壶身极宽,可壶口却极为细长,在末端的位置,还有些许弯曲。

随着铜锣声音的不断响起,整个青竹镇,就像是活过来了一般。

许多喜欢凑热闹的人,都是跟着队伍游走巡街。

队伍很快就来到了第一户人家前面。

铜锣在这户人家门口站定,极有节奏的敲打着手中的铜锣,

而后面的舞者队伍,则是按照队形排开,开始在这户人家门口跳起舞来。

舞姿大开大合,据说这是传说中的去厄消灾舞。

一曲舞毕,最后拿着铜壶的青年,则是往这户人家挂在门外的火灯上,添了一些火油。

火油顺着铜壶细细的长管流入了火灯之中,

这青年添油极为熟练,在保证加油的同时,又没有让火焰熄灭。

添油,也意味着添福、増寿。

这也是整个火灯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虽说火灯中的灯油,已经足够火灯燃烧一天一夜,但是对于福、寿,凡间的百姓,就没有嫌多的。

末了,这户人家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红纸,递给了青年。

青年看都没看,就直接收进了挂在他上衣的布袋里面。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并没有任何耽搁。

如此这般,这队伍,挨家挨户的添灯油,过了十几户人家之后,便来到了厉云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