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REFACE
你的“财库”漏水了吗?
刷信用卡消费,选择分期付款,会漏财吗?
学别人炒黄金,买了一堆小金豆,会漏财吗?
买了很多年的意外险,从来没用上,是漏财吗?
下载免费试用的APP,总是忘了解除绑定,会漏财吗?
经常被问到很多此类问题,甚至连网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标题为“漏财的10个习惯”“八个秘诀改变你漏财的习惯”之类的文章,给出改正习惯的办法更是千奇百怪,不乏“坐着不抖腿”“善待招财植物”之类的玄幻奇招。
漏财,以及如何避免漏财,在当前这个时期,似乎成了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于是,编辑约请我写一本关于“漏财”的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养成好的习惯,防止漏财。
我思索良久,接下这个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痛苦的资料准备,却发现实在无从下手,因为生活中会导致漏财的行为太多了,没办法一一穷举并给出建议。
即使整理归纳了一些典型的做法,那又如何?只不过是能避免一些具体行为的影响罢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规避漏财这件事。
当我准备找理由“开溜”的时候,才突然领悟过来,让你漏财的,它根本就不是习惯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数学题:一个蓄水池,进水口5个小时可以蓄满水,出水口3个小时可以排完水,问同时开的情况下,满池的水多久能排完?
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算了?不重要,今天咱们不考数学,算对算错无所谓。
如果要运用到个人或者家庭的花销上,相信很多人都容易联想到,这个蓄水池就是自己的“财库”,进水口就是收入,出水口就是支出,进进出出,涌动不止。
那么,如果这个出水口的流速明显大于进水口,就是漏财吗?
不是。
这个被设定好的出水口,是我们人生中必然的开支,都是我们自主决策的,即使不为我们的生活所必需,哪怕开支大于收入,最多只能说是“入不敷出”,并不能说是“漏财”。
正如很多人经常疑惑的:喜欢买包是漏财吗?喜欢花钱去看昂贵的演唱会是漏财吗?出行必坐商务舱是漏财吗?
经济学有个名词叫作“心理账户”,每个人的消费观不同,看重的消费习惯不同,即使是生活比较奢侈,只要花出去的钱,给自己带来了回报,让自己觉得值了,那就无可非议。比如,买包让自己能够更有动力赚钱,看演唱会让自己心情愉悦,坐商务舱帮助自己保持了良好的精力,花这些钱自己觉得值得就行。别人可以说他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攒不下来钱,但是,“有钱难买他开心”,这些钱至少对于他来说,花得值得,花得有回报,这就不能算漏财。
那,怎么样才算是漏财?
蓄水池破裂“渗水”,悄无声息“漏”走的水,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好处,这种流失,才叫漏财。
每年春节三亚旅游的机票都会很贵,你不提前订票,等到返程才发现只剩下价格上万块的头等舱机票。因为你缺少对机票定价规律的认知导致平白多花的这几千块,就是漏财。
还有,买来的衣服从没穿过,健身房“年卡”没去过几次,因为不懂投资被“割韭菜”,这些流失的金钱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回报,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没有体现消费的价值,就如同你财库上有渗水处,悄无声息地漏财。
那么,如何堵住这些漏财的口子呢?
你也许期待这本书能帮你找到最快捷的漏水“探测器”,最强力的“堵漏灵”,以绝后患的“修补剂”,这些想法,其实就是想要通过改正生活习惯来防止漏财。
然而,一个精通园艺的设计师告诉我,漏水的解决方案是从蓄水池的材质及所处地质入手,查找漏水的原因,而不仅是堵漏。如果只是简单地堵一下补一下,这个蓄水池还会有别的地方一直出现新的漏水口,总是等水漏完了再来补救,何时是个头儿?
他的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蓄水池出现一处处漏水,是补漏重要,还是找到出现漏水的原因更重要?是三不五时地排查防漏有效,还是彻底重建一个不会再漏的蓄水池有效?
人生的财库,也是如此。
财库总是漏财,你当然可以怪罪于外界的商家太坏、诱惑太大,但自己的财库还是需要自己守护,只有提高自己对财富、对投资、对风险等一系列因素的认知,才能构筑起坚固的财库,防范漏财发生。
更进一步来看,漏财不仅仅体现在财富的白白流失。如果因为自己对理财没有认知,错失了投资机会,让本来可以扩大的“进水口”没有增加流量,甚至因为被误导的投资,让“进水口”萎缩了,是不是也是财富的流失呢?
所以,漏财根本不在于你花钱的习惯如何,而是因为你没算清人生的这本账:作为一个个人独资公司,你的收入来自哪里?有哪些成本?收益如何持续流入?遇到风险如何应对?责任如何能承担?如何选择自己的主营业务?业务怎么才能持续并发展壮大?时代变了你如何不被抛弃?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也就是说,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是防止漏财的最好方式,才能从源头免缴“财商税”,甚至还能够帮助自己扩大“进水口”,实现财富收支平衡,甚至达到财富自由的境界。
知识总是用在别处。认知到了位,自然也就不再漏财了;而避免了漏财的习惯,你的财富也就自然累积起来了。
基于此,本书并不会教你太多防止漏财的“小诀窍”,我知道亲爱的读者您大概率是看到书名和封面所写,想要学到一些防止漏财的办法而来,但是这本书想要实现的并不止于此。
就如有很多读者拿着我的书找我签名时,我总喜欢给他们写句留言:“学不为术”。很多读者就会问我,“学不为术”是什么意思呢?“学不为术”就是说,我们学习知识,不只是为了掌握一个马上就能用的方法或者手艺。就比如说,我们学习经济学,不是为了学到马上就可以用来赚大钱的具体方法,实际上也没有这种方法,要知道投资失败,甚至倾家荡产的经济学家也并不在少数。
学习不是为了术,那应该是为了什么呢?
术,对应的是道。出自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法术”:道,是规则、自然法则,上乘;法,是方法、法理,中乘;术,是行为、方式,下乘。我们学习知识,应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比如,本书所阐述的9个与“财”有关,更与“认知”有关的词,就是希望可以向诸位介绍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规律,帮助大家正确看待、认知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而运用好这些规律,为自己的人生“添水添财”。
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是一本“伪装”成理财书的认知书。好在这也不过就是让你花上几十块钱的书费,算不上漏财。何况,读完之后也许您真就堵上了财库的漏缝呢?
期待我的愿望成真,也期待您的愿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