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管理原则的理想程度

管理的法则,有一个理想的程度,就是你不能过分理想化,以免实施上有重大困难。管理者要求部属,事无大小都要事先向自己报告,就是太理想化了。其实事后报告也是可以的。还有一种方法是边做边报告,部属也是可以做到的。

管理原则有时很可能是彼此矛盾的。例如,我们在管理书籍上看到的“指挥统一”原则,可能和“专业分工”原则相抵触。一个人可能有两个顶头上司。我们要求自己要尊重专业,但你的顶头上司不一定有专业技能,那你到底听谁的?参谋是有专业的技能,但是营长是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的,指挥系统是属于他的。我们是听营长的,还是听参谋的?如何把这些矛盾事先化解掉,这是管理者最大的责任。

一般人多以“应该怎样”来思考管理原则,往往过分理想化。谁都知道“应该”,但是实际上有限制,有困难,谁都做不到。在评估管理原则时,必须同时考虑“实际上如何”,才能够因时、因地而制宜。

我们一定要有相当程度的理想,否则不可能进步。可是当你有理想的时候,一定要落实,不能过分脱离现实,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要两面兼顾:要顾及实际情况,却不能完全没有理想。一个完全务实、一切按照实际状况的人,基本上进步很困难。一个人把理想定得太高,只看到未来,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话,那也很容易变成空谈。在理想和现实当中,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确立管理原则的标准。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清楚你自己的管理原则到底是什么,你应该和自己的部属多次交流,形成团队的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