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制度要自生自长

要想让制度能够顺利推行,是要花一番工夫的,不是说制定了以后公布,它就有执行力了。我们的建议是:

(一)制度要自生自长,不可以移植。

典章制度,不可以盲目地从其他组织引进,以免水土不服。我常常看到很多新公司去同行那里抄一大堆制度回来使用。凡是抄来的制度都没有用,因为它水土不服。制度必须自生自长,按照组织员工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合理的制度。制度一定要由员工自己来定,管理者完全不用怕,因为你最后有决定权。

(二)有多少需求,就建立多少制度。

不可抄袭一大堆,徒有形式而起不了实际作用。也不要一次就想把它制定得很完备,那绝对是行不通的。假如公司一共只有三个人的时候,你定一大堆制度,给谁看?如有需要,我们才来定,没有需要,宁可让它空白都无所谓。一家公司刚成立,是没有必要把出差办法、休假制度等统统定好的。公司慢慢地人多了以后,才要定这些制度。

(三)将心比心,依据员工的需求来制定制度,员工自然心悦诚服,乐于遵从。

制度应当由员工自己来定,而且让那些有需求的人自己去定。有的人一定会怀疑,他们会不会只定对自己有利的制度?其实不必害怕员工自私,只顾及自己而不考虑大局。因为如果真正让他自己去定,他反而不好意思不讲道理,不好意思将制度定得过分。因为制度最后一定要拿给别人看,大家如果都笑他,说:“你们这几个人搞什么鬼?”他就怕这招。

我在做领导时,凡是员工自己定出来的制度,我一般都会说看不懂,然后让他们自己拿给大家看看,大家比较客观,他们就紧张得要命,说不要给大家看了。他们自己就赶快回去调整制度了。管理者如果能妥善运用员工之间的这种平衡力量,工作是比较轻松有效的。我会把生产部门订立出来的制度,交给财务部等其他部门去看,从而看它合不合理,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一个制衡与协调,最后制度慢慢地就会合理了。

我们在审查制度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站在接受制度的人的立场来看这些条文。我举个案例,有一家工厂与意大利人合资,所以意大利方就派了一个总经理来。但意方的总经理来了以后,就和所有的员工、部属都闹别扭,关系搞得很不愉快。意方总经理提出,员工11点半吃午餐,每天少工作半个小时,公司损失太大了,于是宣布改为12点进餐厅吃午餐。结果中国员工真是12点才进餐厅,但是11点半就在外面排队了。意方的总经理气得要死,却又无可奈何。他就问我,他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按照中国公司的习惯去做,不要把午餐时间算在成本里面,就可以了。因为我很少看到中国公司准时12点才允许员工进餐厅的。

(四)大家好商量,是安人的第一步,也是制度化的起点。

中国人你越看得起他,他越讲道理。我们说“你看着办”,他就会很认真地去想、去做;如果我们说“你照着我说的去做”,他就会糊里糊涂地去做。所以中国人的“你看着办”是最厉害的。“你看着办”,就是你要花尽心思,用心把事情做好。

所以中国的管理者越轻松,员工就越紧张。大家好好商量,什么事情都是通过商量去解决,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也不要轻易去赞成他,我们要把这种氛围慢慢地创造出来。这既是安人的第一步,也是制度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