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我为诗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穿越大唐,开局落魄

在现代的繁华都市中,李逸是个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藏着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灵魂。他痴迷于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大唐的一切情有独钟。闲暇时光,他总是泡在图书馆里,翻阅着一本本古籍,沉浸在那个盛世的辉煌与浪漫之中。他还热衷于传统武术和书法,在练习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力量,心中时常幻想着能穿越回大唐,亲身去体验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这一天,李逸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查阅古籍。当他翻开一本泛黄的《大唐纪事》时,一道刺目的强光突然从书页中迸发而出,瞬间将他笼罩其中。李逸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紧接着便失去了意识。

再度醒来时,李逸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破败不堪的茅草屋中,四周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息。屋内陈设简陋,仅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缺了角的桌子和几条断腿的凳子。他头疼欲裂,脑海中涌入大量陌生的记忆,这才惊觉自己竟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附身到了一个同样名叫李逸的落魄书生身上。原主出身普通,家中虽节衣缩食供他读书,满心期待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然而一场离奇的大火不仅夺走了他父母的性命,还烧光了家中所有财产,只留下一本泛黄的诗集和一块神秘的玉佩。从那以后,原主便孤苦无依,靠着给人抄书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老天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定要在这大唐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李逸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他深知,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但凭借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他有信心改变现状。

李逸挣扎着起身,开始整理原主留下的遗物。那本诗集纸张已经泛黄,书页边缘也有些破损,他随意翻开几页,发现里面的诗词大多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时,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歪歪扭扭,像是某种神秘的文字,又像是刻意留下的标记。李逸心中一动,直觉告诉他,这些符号或许与那块神秘的玉佩有着某种关联。他连忙拿起玉佩仔细端详,玉佩质地温润,色泽翠绿,正面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纹,背面则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纹路,看起来十分古朴。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李逸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他决定先将这个谜团放在一边,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生计问题。他深知,在这个时代,没有钱寸步难行,只有先填饱肚子,才有精力去探寻身世之谜和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逸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便带着笔墨纸砚来到了长安街头。他打算像原主一样,靠卖字卖诗来维持生计。长安街头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李逸找了一个相对显眼的位置,摆好摊位,开始等待顾客上门。然而,一整天过去了,他的摊位前却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问津。看着周围其他摊位生意兴隆,李逸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难道是我的字写得不够好,还是诗词不够吸引人?”李逸暗自思索着。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他拿起一张宣纸,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唐诗——《将进酒》。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奔放,极具感染力。李逸将写好的诗挂在摊位前,希望能吸引路人的注意。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一群人围了过来。他们被李逸的书法和诗词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

“好字!好诗!没想到这街头竟藏着如此人才!”一位老者赞叹道。

“是啊,这诗写得大气磅礴,豪情万丈,真乃佳作!”另一位年轻人附和道。

众人的夸赞让李逸心中一喜,他趁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表示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当场创作诗词。很快,就有几位顾客前来光顾,李逸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这一天,李逸不仅赚到了一些钱,还收获了不少赞誉。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夜幕降临,李逸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到了那间破旧的茅草屋。他数着今天赚来的钱,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他暂时解决温饱问题。他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章:街头扬名,诗会邀约

自李逸在长安街头凭借一首《将进酒》崭露头角后,他的名声便逐渐在市井中传开。每日前来求字求诗的人络绎不绝,他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热闹非凡。李逸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赚到了不少钱,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用这些钱修缮了破旧的茅草屋,添置了一些简单的家具,还购买了许多书籍,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识。

然而,李逸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在这大唐的世界里,想要真正出人头地,仅仅在街头卖字卖诗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能够让他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这一天,李逸像往常一样在街头摆摊,突然,一位身着锦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随从走了过来。中年男子看到李逸的作品后,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公子好才华!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中年男子微笑着问道。

李逸连忙起身,拱手行礼道:“在下李逸,不过是一介无名书生,让先生见笑了。”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说道:“李公子不必谦虚。以公子的才华,日后必成大器。我叫王景文,是礼部的一名官员。近日,礼部将举办一场诗词大赛,旨在选拔天下英才。我看公子才华出众,特来邀请公子参加。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李逸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在诗词大赛中脱颖而出,他将有机会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能得到王大人的邀请,是在下的荣幸。在下必定准时参加。”

王景文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期待公子在大赛中的精彩表现。这是大赛的邀请函,公子收好。”

说完,王景文将邀请函递给了李逸,然后带着随从离开了。

李逸接过邀请函,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开始为诗词大赛做准备。他每天都刻苦研读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水平。同时,他还加强了书法练习,希望能在大赛中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他不仅翻阅了大量的唐诗经典,还研究了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力求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为了更好地应对比赛,李逸还经常与其他文人雅士交流切磋。他参加了一些小型的诗会,在诗会上,他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才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李逸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终于,诗词大赛的日子到了。李逸早早地来到了比赛场地,只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个个衣着华丽,气宇轩昂,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李逸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并不自卑。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定能够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

比赛开始后,选手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诗词或婉约细腻,或豪放大气,各有千秋。李逸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揣摩着他们的作品风格和技巧。轮到他上台时,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去,开始吟诵自己的作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李逸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感染力。他将这首《春江花月夜》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宣布了比赛结果。李逸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本次诗词大赛的冠军。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李逸站在台上,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大赛结束后,许多人纷纷前来向李逸道贺。一些权贵子弟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想要与他结交。李逸深知,这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他决定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第三章:结识权贵,暗流涌动

李逸在诗词大赛中夺得冠军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他的名字一时间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对这位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的书生赞不绝口,不少达官贵人也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想要结识这位新晋才子。

一日,李逸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了一封请柬。请柬是太子李承乾发来的,邀请他到东宫一叙。李逸心中既惊喜又紧张,他深知太子身份尊贵,能得到太子的邀请是莫大的荣幸,但同时也明白,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然而,他又不敢拒绝太子的邀请,于是便精心准备了一番,按时前往东宫。

来到东宫后,李逸在侍卫的引领下来到了太子的书房。太子李承乾早已在书房等候,见到李逸进来,他立刻起身相迎,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李公子,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太子李承乾笑着说道。

李逸连忙行礼道:“太子殿下过奖了。在下不过是侥幸在诗词大赛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实在不值一提。”

太子李承乾摆了摆手,说道:“李公子不必谦虚。你的才华本太子十分欣赏。今日请公子来,一是想与公子切磋诗词,二是想与公子探讨一些治国理政之道。”

随后,太子李承乾便与李逸谈论起诗词和治国理政的话题。李逸凭借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对这些问题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太子李承乾听得连连点头,对他的才华更加赞赏。

“李公子,你如此才华,若能为我所用,必定能为我大唐的繁荣昌盛做出巨大的贡献。”太子李承乾说道,“不知公子是否愿意留在我身边,做我的幕僚?”

李逸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成为太子的幕僚,他将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核心事务,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能为太子殿下效力,是在下的荣幸。”

太子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幕僚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管跟我说。”

从那以后,李逸便成为了太子李承乾的幕僚,经常跟随太子参与各种活动。他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了太子的充分信任和重用,在东宫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不仅为太子起草各种文书,还为太子出谋划策,处理一些政务上的难题。太子对他的建议总是十分重视,很多时候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然而,李逸的崛起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其中,魏王李泰对他尤为忌惮。魏王李泰一直觊觎着太子之位,他深知李逸的才华和能力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于是便暗中派人调查李逸的底细,想要寻找机会扳倒他。

魏王李泰的手下四处打听李逸的过往,试图找出他的弱点和把柄。他们甚至不惜编造一些谣言,在长安城中散布,想要败坏李逸的名声。一时间,关于李逸的各种负面传闻在街头巷尾流传开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对李逸产生了怀疑和误解。

李逸得知这些谣言后,心中十分愤怒。他知道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他,但他并没有慌乱。他明白,在这个复杂的宫廷环境中,清者自清,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才能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于是,李逸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太子出谋划策,处理各种事务。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太子和一些正直大臣的认可和支持,他们纷纷站出来为李逸说话,谴责那些恶意造谣的行为。在太子和大臣们的支持下,李逸逐渐摆脱了谣言的困扰,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魏王李泰并没有因此而善罢甘休。他知道,要想扳倒李逸,光靠谣言是不够的,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于是,他开始暗中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想要给李逸致命一击。

第四章:身世线索,神秘组织

经历了谣言风波后,李逸并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在东宫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子,同时也没有忘记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那本泛黄的诗集和神秘的玉佩,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谜团,他渴望揭开这个谜团,了解自己的家族和过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逸在整理原主遗物时,发现了一本陈旧的日记。日记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李逸还是勉强辨认出了上面的内容。原来,这本日记是原主父亲留下的,里面记录了一些关于李逸家族的秘密。

据日记记载,李逸的家族曾经是大唐的名门望族,拥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庞大的势力。然而,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李逸的家族被卷入其中,遭到了灭顶之灾。只有李逸的父亲带着年幼的李逸侥幸逃脱,隐姓埋名,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李逸的父亲在日记中还提到,他们家族拥有一件神秘的宝物,这件宝物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天下局势。为了保护这件宝物,李逸的父亲将它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并在日记中留下了一些线索。

李逸看完日记后,心中既震惊又兴奋。他没想到自己的家族竟然有着如此传奇的历史,更没想到自己还拥有一件神秘的宝物。他决定根据日记中的线索,寻找这件宝物,揭开家族的秘密。

然而,李逸的行动很快就引起了一个神秘组织的注意。这个神秘组织一直觊觎着李逸家族的宝物,他们得知李逸开始寻找宝物后,便派出了杀手,想要阻止他。

一日,李逸在寻找宝物的途中,再次遭到了杀手的袭击。这次的杀手比上次更加厉害,李逸险些丧命。就在他绝望之时,一位神秘的老者突然出现,救了他一命。

老者告诉李逸,他叫玄风,是一个隐居的江湖高手。他一直在暗中关注着李逸的一举一动,他知道李逸的家族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也知道他正在寻找宝物。他之所以出手相救,是因为他希望李逸能够找到宝物,揭开背后的真相,为家族报仇雪恨。

李逸对玄风的帮助十分感激,他决定拜玄风为师,学习武艺。玄风见李逸天资聪颖,又有一颗正义之心,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玄风的指导下,李逸开始刻苦修炼武艺。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然后练习各种拳法和剑法。玄风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做到标准无误。李逸虽然很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知道,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了武艺训练,玄风还教导李逸一些江湖经验和处世之道。他告诉李逸,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在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李逸虚心地向玄风学习,他的见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逸的武功进步很快,逐渐掌握了一些高深的武学技巧。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寻找宝物的事情,他一边修炼武艺,一边根据日记中的线索,继续寻找宝物的下落。

在寻找宝物的过程中,李逸发现这个神秘组织的势力非常庞大,他们不仅在江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与朝廷中的一些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逸深知,自己面临的敌人非常强大,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宝物,揭开背后的真相,为家族报仇雪恨。

第五章:初露锋芒,助力太子

在玄风的悉心指导下,李逸的武艺突飞猛进,不仅精通了各种拳法和剑法,还掌握了一些高深的内功心法。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反应更加敏捷,眼神中也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的光芒。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在东宫为太子李承乾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魏王李泰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不择手段,暗中拉拢朝中大臣,打压太子势力。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贿赂官员,培植亲信,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太子李承乾在魏王李泰的步步紧逼下,逐渐陷入了被动局面。

李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太子李承乾很可能会失去太子之位。于是,他开始为太子出谋划策,帮助太子应对魏王李泰的挑战。

一日,李逸得知魏王李泰正在策划一场阴谋,想要陷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