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临床诊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九节 其他检查

一、AC/A比率测定

调节与集合是一种联动反射,属于近反射的一部分,实现对焦并对向于近物。调节是注视距离(m)的倒数,用屈光度来表示;集合与注视距离与瞳孔距离相关,用三棱镜度来表示。眼进行调节时同时伴随的集合运动称为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与调节(accommodation)的比值称为AC/A比率,正常值为4~5。AC/A比率测定有助于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外斜视的诊断。测定方法包括梯度法、隐斜法和同视机法。临床上,医生更多地采用梯度法以及视远视近斜视度的比较(>10)进行判断。

(一)梯度法(lens gradient method)

方法:

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先矫正;检查距离固定(33cm或6m),注视调节视标,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测定斜视角;通过改变屈光度来改变调节,6m检查距离双眼眼前分别放置附加-3D镜片,33cm检查距离的则双眼眼前分别放置附加+3D镜片;放置镜片前后分别测定斜视角。计算公式:AC/A=(△1-△2)/D,其中△1为放置附加镜片前的斜视角,△2为放置附加镜片后斜视角,用三棱镜度表示,外斜为-,内斜为+,D为附加镜片度数,用屈光度来表示,凹透镜为-,凸透镜为+。

(二)隐斜法(Heterophoria method)

方法:

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先矫正;测量瞳距(cm);检查距离分别为5m和33cm,注视调节视标,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测定斜视角。计算公式:AC/A=IPD+(△1-△2)/3,其中△1为33cm检查距离的斜视角,△2为5m的斜视角,用三棱镜度表示,外斜为-,内斜为+,IPD为瞳距,以厘米为单位。

(三)同视机法

方法:

常规操作见上节。用黄斑中心凹同时视画片,测量主觉斜视角;然后双眼前插入-3D镜片,再测定主觉斜视角;如果测不到主觉斜视角,则改测他觉斜视角。计算公式同梯度法。

二、Kappa角测定

视轴和光轴在角膜投影的夹角称为Kappa角。视轴是指结点与黄斑中心凹连线,对向于注视目标;光轴是指眼球后极中心与瞳孔中心的连线。大多数正常人的黄斑中心凹位于眼球后极中心偏颞侧,因此,视轴与光轴在角膜的投影存在夹角,在角膜投影中心偏鼻侧。注视眼的角膜映光点是视轴在角膜的投影,如果偏鼻侧为正Kappa角,偏颞侧为负Kappa角。生理性Kappa角一般在5°以内。异常Kappa角一般表现为斜视外观,需通过遮盖法与斜视相鉴别。此外,异常Kappa角多源于黄斑异位或非黄斑注视等病理改变,需行眼底检查和注视性质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Krimsky法、视野弧法、同视机法,其检查原理相同,检查要点是单眼检查。这里简单介绍Krimsky法:①遮盖一眼,让患者注视眼前33cm距离的点光源,检查者在光源的后方观察患者角膜映光点;②如果映光点在瞳孔中心,Kappa角为0;③如果映光点偏鼻侧,为正Kappa,放置合适三棱镜,尖端朝向颞侧,更换三棱镜至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心,相应三棱镜度为该Kappa角度;④如果映光点偏颞侧,为负Kappa,放置合适三棱镜,尖端朝向鼻侧,更换三棱镜至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心,相应三棱镜度为该Kappa角度。

三、冰敷试验

冰敷试验(ice pack test)有助于眼型重症肌无力的鉴别诊断,简单易行。文献报道冰敷试验的特异性高达98%,伴有上睑下垂的敏感性为80%~92%,伴有麻痹性斜视的敏感性76.9%[10]。检查原理是胆碱酯酶在低温环境下呈现活性下降。

检查方法:

①冰敷试验前测定并记录睑裂高度,遮盖一眼,让被检查眼成为注视眼,避免睑裂高度受垂直斜视影响,并注意按压眉弓防止额肌力影响睑裂高度;如伴有复视或斜视则增加视远斜视度测定,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必要时行眼外观及眼位照相;②患者采用坐位,闭双眼,自行或请家属帮忙将冰袋放置双眼5分钟;外科手套装冰粒作为冰袋;③冰敷5分钟后,马上检测及记录睑裂高度、视远斜视度及复视程度(伴有复视或斜视),必要时行外观照相及眼位照相。结果判断:睑裂高度增加≥2mm,或斜视度减少10PD以上或减少50%(原斜视度≤20PD)为阳性(图2-26)。

图2-26 冰敷试验

A.冰敷前;B.冰敷后

四、眼眶CT或MRI检查

眼外肌运动障碍包括肌源性、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多与眼眶、头颅、系统性疾病有关,因此,病因诊断显得非常重要。眼眶CT或MRI检查有助于肌源性和周围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诊断,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炎性假瘤、眼眶及鼻咽部肿瘤(原发或转移)、眼眶血管性病变、眼眶骨折、先天性眼外肌缺如或发育不全。

CT机工作原理是计算机球管发射X线,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衰减,探测器把强弱不等的X线等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将电能转换成数字,再经数字模拟转变器转换,形成图像。眼眶CT扫描位置分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横断面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内外直肌,冠状面可以清晰显示上下直肌和斜肌,矢状面可以显示上下直肌全长。因此,为了清晰显示六条眼外肌,常需进行眼眶CT的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检查。

五、头颅CT或MRI检查

如前所述,眼外肌运动障碍多与眼眶、头颅、系统性疾病有关,头颅MRI检查有助于神经源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诊断;另外,少数急性共同性斜视的发病也与中枢神经有关。MRI与CT相比,MRI对软组织具有更高的分辨力,CT对密度差较大的组织有较好的显影;CT检查禁用于妊娠妇女,体内有金属物者禁行MRI检查。

MRI机的工作原理:把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陈静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