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休克的临床评估与管理初步
休克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早期发现与积极复苏是休克治疗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休克患者不可能只出现在ICU,在外科病房的初始发现与复苏就显得极为重要。
1.休克患者的早期发现
休克的核心是组织缺氧,其诊断主要以临床、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等多个方面为基础,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
(1)血压下降:一般情况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且合并心率增快时,需怀疑休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既往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低血压并不明显。
(2)身体的三个“窗口”出现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1)皮肤:湿冷、花斑和发绀。
2)肾脏:尿量减少,<0.5ml/(kg·h)。
3)神志:意识改变,包括迟钝、混乱及定向力改变。
(3)高乳酸血症,通常>2mmol/L。
2.休克病因的初步筛查及初始治疗
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四类,即低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通常情况下,这四类休克可以有下列临床表现的异同(表5-0-2)。
表5-0-2 休克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其中在病房仍以感染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及低容量性休克最为常见。
应完善的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包括乳酸)[动脉及中心静脉(如果可能)]、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Pro-BNP、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心电图等。根据情况完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B超、CT等。超声(包括心脏超声)对于休克的类型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初步处理
休克早期,必须保证给予患者足够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以避免器官功能的恶化和衰竭。在休克原因还没明确时就应该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一旦明确休克的原因,必须马上对症处理。
休克治疗的三个重要复苏步骤(VIP)如下。
(1)V:ventilation,通气。休克的早期需要增加氧输送,预防肺动脉高压。脉氧饱和度有时并不可靠,通常需要进行血气监测。尽快给予面罩给氧,必要时请ICU建立人工气道给氧保证氧输送。
(2)I:infusion,补液。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容量治疗都是支持治疗的第一步。容量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心脏前负荷达到最佳,使心脏处于最佳做功状态。液体复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选择补液的种类,首选晶体,白蛋白在某些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也许有效;②输液的速度,20~30分钟内输完300~500ml液体;③明确容量负荷试验的目标,通常包括血压升高,心率下降,尿量增加;④明确补液的安全目标,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中心静脉压也许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目标。
(3)P:pump,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如果液体复苏后,低血压仍持续存在,则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去甲肾上腺素:是升压药物的首选,它兼具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和温和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
2)多巴胺:目前不建议多巴胺用于休克患者的治疗,也不推荐为了保护肾脏而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3)肾上腺素:因为其可以引发心律失常和内脏血流减少,增加血乳酸水平,目前建议将其作为休克的二线治疗药物。
4)血管升压素:一般只在心排血量较高的患者中使用。
5)多巴酚丁胺:作为强心药物可以选择性增加心排血量,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毛细血管的灌注。
6)米力农:兼具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有时会出现血压的降低。
4.血流动力学初步监测与管理
在休克的治疗及复苏过程中,需要连续及动态监测相关的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灌注指标。
(1)容量负荷试验:
容量负荷试验是床旁判断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简便手段,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可以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能够快速纠正液体缺乏,并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输入一定量的液体,输入液体速度越快,作出容量状态判断所需要的液体总量就越少。
容量负荷试验的结果判断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一般认为,输液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增加超过5mmHg,提示应停止补液,而<2mmHg提示应当继续补液,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应当继续评估。如果没有CVP的监测,心率下降是可以替代的指标。
(2)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中,提示组织代谢的主要指标有BE和乳酸。在休克早期,即使血流动力学尚稳定,BE降低及乳酸升高仍然提示存在组织灌注不良,即存在休克,因此是休克早期发现及指导复苏的重要指标。应当注意的是,虽然BE受到的影响因素比乳酸大,但BE较乳酸更加灵敏;即使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亦应提高警惕,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乳酸的变化,尤其是乳酸清除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复苏的效果。
有很多外科患者术后为输液留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除了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之外,还能够取血监测中心静脉血气,主要是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氧供与氧耗的平衡结果,如果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多提示氧供不足或氧耗增加。而在无明显贫血、呼吸困难、高热和低氧的情况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间接反映心排血量的情况。一般认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应当在70%以上。
(3)末梢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
通过末梢脉氧监测可以在很多监护仪上找到末梢灌注指数这一指标。这是一个反映末梢局部灌注情况的指标,受到末梢血流量、末梢血管收缩程度、末梢肢体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早期发现休克及休克复苏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其十分简便无创,在外科病房可以进行常规监测。有研究表明,低PI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在初始复苏之后,PI值未恢复正常通常表明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恶化的概率更高。PI的正常值争议较大,一般认为至少应在0.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