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在赴北地。
咸阳宫阙的檐角在暮色中渐渐隐去,扶苏踏着青石御道缓步而行。青铜剑鞘上的螭龙纹在夕阳映照下泛着暗金色的光晕,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
“公子留步。“
身后传来熟悉的嗓音。扶苏转身,看见蒙恬披着玄色大氅快步追来,腰间新赐的玉璜在行动间叮咚作响。
“蒙将军。“扶苏微微颔首,“可是父皇另有旨意?“
蒙恬摇头,压低声音道:“方才廷议时,末将注意到中车府令赵高始终未发一言。此人素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话。十余名郎官执戟而来,为首的躬身行礼:“奉陛下口谕,请公子即刻前往兰池宫觐见。“
扶苏与蒙恬交换了一个眼神。兰池宫是始皇帝批阅奏章的禁地,平日连丞相都不得擅入。
“臣告退。“蒙恬郑重行礼,在扶苏耳边快速低语:“公子切记,北疆三十万将士皆愿效死。“
当扶苏来到兰池宫时,殿内只点着几盏青铜雁鱼灯。始皇帝正在翻阅竹简,案头堆着的奏章几乎要淹没那方传国玉玺。
“知道朕为何单独召见你吗?“皇帝头也不抬地问道。
扶苏跪坐在蒲席上,看见父亲手边摊开的正是自己月前上奏的《谏屯戍疏》。那卷竹简上朱笔批注密密麻麻,有几处甚至戳破了简牍。
“儿臣愚钝。“
始皇帝突然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惊得侍立的宦官浑身一颤。“你主张对六国遗民施仁政,要朕放缓修筑长城?可知匈奴单于的头颅刚刚悬上咸阳城门!“
殿外雷声轰鸣,初夏的暴雨倾盆而下。雨幕中,扶苏看见父亲眼角细密的皱纹里藏着疲惫,玄衣上的金线蟠龙在闪电照耀下忽明忽暗。
“父皇,儿臣以为...“
“你以为?“始皇帝冷笑一声,从袖中甩出一卷绢书,“看看这个。“
扶苏展开绢书,发现是赵高门客记录的北疆民谣:“公子仁,长城缓;陛下怒,骸骨寒“。字迹新鲜,墨迹尚未干透。
“你可知这民谣传唱开来会是什么后果?“始皇帝起身,十二旒玉藻在额前晃动,“大秦以法立国,不是靠妇人之仁!“
暴雨拍打着宫檐,青铜承露盘里渐渐蓄满雨水。扶苏望着案头晃动的灯影,忽然发现父亲案前永远摆着两盏灯——一盏照常批阅奏章,一盏却永远照着韩非子的《五蠹》。
“儿臣愿再赴北疆。“扶苏重重叩首,“不是为监军,而是为戍卒。“
始皇帝沉默良久,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当侍者慌忙递上药盏时,皇帝挥手打翻在地:“滚出去!“待殿内只剩父子二人,他才嘶声道:“你可知徐福从东海带回的谶语?'亡秦者胡'...“
一道闪电劈开夜幕,照亮了皇帝腰间佩着的太阿剑。扶苏这才惊觉,父亲不知何时已悄悄将传国玉玺挪到了触手可及之处。
“儿臣愿为父皇永镇胡地。“
始皇帝盯着儿子看了许久,突然取出一卷空白诏书:“即日起,你带三千儒生同往北疆。朕要你办三件事:第一,将《秦律》刻于长城砖石;第二,用儒家的笔,写法家的字;第三...“皇帝的声音突然低不可闻,“活着回来。“
当扶苏退出殿外时,暴雨已停。夜空如洗,北斗七星正指向北方。他摩挲着剑鞘上的螭龙纹,忽然明白那永远缺一盏灯的案头,照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