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2019年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移动支付:用户习惯已建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8.47亿人,较2018年末增加298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提升至99.1%,较2018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6.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6万亿元,同比增长20.8%(见图2-1)。伴随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建立以及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结束了快速增长期,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图2-1 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及其同比增速
注:已计入C端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间转账交易规模,历史数据已做相应调整;统计企业中不含银行,仅指规模以上非金融机构支付企业;艾瑞咨询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交易规模结构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线下扫码支付市场持续以快于整体市场的增速增长,带动移动消费占比持续上升,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的移动消费占比由2018年第四季度的20.8%上升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22.2%;由于移动支付的用户群体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且用户间红包、转账等需求在非春节季较为稳定,个人应用的交易规模日趋稳定,占比相应下滑(见图2-2)。

图2-2 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注:已计入C端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间转账交易规模,历史数据已做相应调整;移动消费包括移动电商、移动游戏、移动团购、网约车、移动航旅和二维码扫码,移动金融包括货币基金、P2P和其他口径内移动金融产品,个人应用包括信用卡还款、银行卡间转账、银行卡至虚拟账户转账、虚拟账户间转账,其他包括生活缴费、手机充值和其他口径内交易;艾瑞咨询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市场份额方面,2019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市场依然保持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情况,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占据了54.5%和39.5%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的支付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发力。其中,壹钱包通过举办“920年度营销节”,联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首发“迪士尼奇梦卡挚爱套装”,并联动平安集团开展“金融消费生活节”等多重创新营销活动,带动壹钱包App交易活跃度提升;京东支付针对大型商超零售场景在全国近百个城市的千家门店推出了智能收银解决方案——自助收银机,以“自助收银+人脸支付”的方式提升用户结算体验,交易规模排名第四;联动优势受益于平台化、智能化、链化、国际化战略,推出面向行业的“支付+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促进交易规模平稳增长;快钱在万达场景如购物中心、院线、文化旅游等场景快速扩展;易宝支付加大营销力度,在航旅领域持续发力;银联商务积极推动银联“云闪付”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持续改善和优化移动支付受理环境;苏宁支付致力于O2O化发展,为C端消费者、B端商户提供便捷、安全的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场景支付服务(见图2-3)。

图2-3 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企业市场份额
注:因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实际业务具有多元化、集团化、跨行业的特征,核算数据仅代表艾瑞咨询针对支付交易规模这一业务维度的观点;交易规模统计口径为C端用户在移动端主动发起的C2C、B2C、B2B2C单边交易规模,不包括资金归集等B2B业务;交易规模核算范围为移动消费、移动金融、个人应用、其他;部分企业业务情况未单独披露;艾瑞咨询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支付交易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NFC支付交易规模为246.6亿元,占整体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比例较小,但增速较快,同比增速达到87.2%(见图2-4)。其中,京东闪付依托安全、便捷、优惠力度大等优势,在智慧公共出行领域增长迅速,全国支持公交/地铁的城市已达700座,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及下沉地级市,“一分钱乘公交”优惠更是受到各地市民欢迎。当前,京东支付移动智能终端NFC支付交易规模超过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位列市场第一。

图2-4 201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NFC支付交易规模及其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二)互联网支付:年度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季度增速波动下降
截至2019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28.5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8%(见图2-5)。但从季度数据看,2019年以来,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呈小幅下滑趋势,较2018年交易规模增速继续下降。根据易观统计及分析,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不断渗透。

图2-5 2014~201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及其同比增速
注:以上数据由易观根据厂商访谈、自有监测数据和研究评估模型估算获得;易观根据掌握的最新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部分企业未涵盖。
资料来源:易观。
从交易规模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等行业因监管整顿呈现小幅动荡,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被压缩,受此影响,互联网支付整体交易规模在第一季度短期上扬的基础上,表现为环比小幅下降。一方面,随着行业逐渐趋向稳定,以及支付机构不间断的场景拓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增加、相关营销活动的推广,行业内新用户增速呈现良好表现,同时老用户的交易频次也因互联网支付对场景的渗透而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电商行业与零售行业的互动进一步加深,消费金融快速发展,但是电商行业已经度过高速发展期,互联网支付暂未拓展新的增长点,而智能支付终端的逐渐普及、用户扫码习惯的形成、支付机构对移动支付的大力投入与二维码的推广,也导致支付行为由PC端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形成“社交+支付”的综合业务模式。因此,互联网支付规模增速难以避免呈逐渐下滑态势。
从市场份额来看,互联网支付市场仍然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支付宝、银联商务、腾讯金融的市场份额依然占据市场前三位(见图2-6)。2019年理财、互联网金融以及消费金融等行业仍然持续波动,在此情况下用户更倾向于稳健的理财和消费行为。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部分机构相关行业业务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巨头和平台型机构受到的影响较小,甚至产生虹吸效应,这也导致前三家机构占有行业整体份额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图2-6 201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企业市场份额
注:以上数据由易观根据厂商访谈、自有监测数据和研究评估模型估算获得;易观根据掌握的最新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部分企业未涵盖。
资料来源:易观。
2019年,支付宝依靠电商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的支撑,交易规模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位。支付宝通过打造开放平台,在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的前提下,推广差异化产品,带动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的增长。腾讯金融则得益于对游戏场景的控制以及商户服务内容的增加,通过移动端对平台端的流量带动,在游戏和增值服务等领域有良好表现,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保持稳定。在自有场景中,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的财报均披露了良好的交易增幅,为促进其互联网在线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机构开始稳健转型,在保持原有行业优势的前提下,正努力拓展更多优质行业,特别是电商等支付系统改造仍然有很大空间的行业。苏宁支付通过内外部场景联动实现用户新增和转化,在内部场景,苏宁支付结合“818”大促进行精准营销。在线下场景,苏宁支付通过主打“五折购”,继续强化用户品牌心智,并利用券包社群裂变分享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继续加强对外部公共出行场景的渗透,接入多地地铁和公交,通过高频出行、发券购物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带动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以及交易规模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