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方兴未艾、波澜壮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不断重构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传媒这些决定社会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最近几年,不断创生和扩散的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在内的智能技术体充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传媒受到智能技术体的直接“域定”,正在浴火重生,化蛹成蝶,发生革命性变化。这种“域定”不仅通过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传媒演变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直接改变传媒用户、传播方式、传媒产品、经营模式、传媒生态、管理规制方式等环境要素,推动着传媒本体在可计算、智能化的轨道上一往无前,不断生成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新样态,不断演化成为复杂自组织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历经数次形态叠加、性状融合、功能汇流、接点泛化的传媒本身逐渐成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别是随着社会整体的数智进化,传媒的核心实现充分智能化,传媒的边界已经开始逐步泛化,终将演化成为一个开放的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因此,研究传媒演进的关键环节,把握智能技术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与互动影响,洞察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演进规律及未来走向,是促进社会与传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揭示传媒本体演进机理和未来趋势,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者的专业使命。
权玺同学的专著《极目未来媒体: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平台媒体演化研究》在揭示传媒本体演化机理与路径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以跨学科视野,敢于直面传媒发展的深层核心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紧紧抓住传媒本体演化这一深层问题,除使用新闻学、传播学及传媒发展研究的一般理论资源之外,还重点导入自组织理论、协同学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平台战略理论等多学科理论资源,构建传媒发展演化的分析框架。当代传媒作为在线社会信息系统,已经深刻地嵌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日益基础设施化,成为一个社会的复杂巨系统。因此,跳出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窠臼,根据传媒演化与泛化的特性,跨学科铸造分析工具,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二是从一个存在于当下又指向未来的“平台型媒体”演化发展取径问题切入,聚焦于媒体的短周期演化,进而关注传媒漫长发展历史中的适应性进化这一长周期演化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媒体平台—平台媒体—智能媒体”这一平台视域下媒体演化长周期路径。作者分析发现,发展中的平台媒体正处于承接了媒体平台化融合实践,又走向智能媒体发展可能性的关键阶段,并日益成为传媒领域中的主流形态。
(二)研究方法得当,论证严密可信。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平台媒体”,鉴于整体的平台媒体建设实践尚属萌芽阶段,一些平台媒体先行者或处于平台媒体构建探索的初级阶段,或处于媒体平台与平台媒体升级的胶着阶段,并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或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本书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很恰切的。不仅如此,全书的论证体系极其严密。主体内容对作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平台媒体进行了深度分析之后,借助自组织理论群对“平台媒体”进行剖面分析,将平台媒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系统而考察其存续条件、核心动力和演化形式,以期发掘影响传媒发展的相关核心变量。然后,再对平台媒体自组织演化构造块进行判断,在肯定自组织的实质即为共同创造的前提之下,从参与者价值创造、组织结构创立、试错规则创建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维度考察上述自组织理论方法论在平台媒体发展及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构面。再者,针对平台媒体自组织系统的优化问题,就平台媒体共同治理、平台媒体生态圈构建以及平台媒体文化价值挖掘等方面展开深度思考。最后形成研究结论和展望,集中回答绪论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全书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论证力强,信度极高。
(三)学术创新显著,提出了几个创新点。主要的有:第一,提出了传媒演化进程中“长周期”和“短周期”相互交织、彼此嵌套的观点。演化是传媒本体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所谓“长周期”强调的是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传媒,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化发展的历史周期;所谓“短周期”强调的是长周期演进中的某一类传媒物种样态自身进化的生命周期。结合本书的研究对象来看,一方面,平台媒体是“媒体平台—平台媒体—智能媒体”跃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交织嵌套在传媒演进的大周期之中;另一方面,平台媒体又基于自组织原理而不断进行着自我进化。所以,平台媒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系统,既是现阶段传媒演化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前提。第二,提出了平台媒体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及超循环价值共创路径。本书首先将自组织理论引入传媒演化研究领域,用以解释传媒形态变迁的内在机理。自组织理论的研究进路即为将物理/化学普遍原理与生物学现象相结合,并经由哲学思维进行方法论抽象,最终得出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点。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作者对平台媒体的概念进行了体现其动态演化性质的界定:平台媒体是遵照自组织逻辑而演化发展的一种自组织传媒系统。在此基础之上,经由对于技术序参量和技术赋能役使规律的凝练概括,从而大致勾勒了平台媒体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及超循环价值共创路径。第三,提出了平台媒体演进的DNA图谱。平台媒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未生成较为完备的样貌形态,但承载其“遗传密码”的DNA图谱已然发育成形:开放+共生+学习,并支配着平台媒体的持续进化和不断完善。在这一DNA图谱的主导之下,平台媒体的内在演化逻辑,可以表达为:真正产生效能的融合允许参与者以自由基的形式自主聚合及自由离散,平台媒体因此呈现出更具适应性的模块化结构,并基于生态化共同治理而不断优化。
作为中国青年学者推出的一部重要的研究专著,这本书在理论层面有助于传媒发展学术理论大厦的构建:从智能传媒本体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传媒演化进程中“长周期”和“短周期”相互交织、彼此嵌套的特质,揭示了平台媒体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以及超循环价值共创路径,揭示了平台媒体演进的DNA图谱,拓展了智能传媒发展理论探索的视野。在实践层面,有助于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可以为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进程提供学理支持。
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立足于对传媒本体演进的思考,但对于一部分业者、学者、管理者关注的传媒机构的工具价值实现所涉及的业务变革、经营方式变化、舆论引导途径变动等的一些具体问题则较少涉及,这可能是本书的欠缺。但是,瑕不掩瑜。在中国大举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今天,分析平台媒体演化这样一个传媒发展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而且是极富学术挑战性的;这本书作为第一部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研究传媒演进的专著,其学术勇气和治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期待着,权玺同学以《极目未来媒体: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平台媒体演化研究》为起点,不断进取,在智能传媒发展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
二○二一年二月一日
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