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分兵

“族长以为,津市与龙编比之如何?”

张超不答反问。

“自是郡城更为富庶,故而……”

止征话及一半,后面内容却顿在口中,再也说之不出。

津市只是一个未曾修建完成的小城,而龙编及城外周遭乡社,人口数万,城高池深,当然不是津市所能比。

现在自己手中人马,连津市都拿之不下,又如何能将龙编攻打下来?

张超如此一问,倒让因新得兵甲实力暴增,而有些飘飘然的止征,马上认清现实。

郡府实力确非他目前能够企及……

“你看,族长不也知郡城不好攻打……”

张超还真怕这止氏族长如同那族老一般,硬要攻打郡城,还好这个族长不是蠢人,自己只是稍微提醒,他便反应过来。

“我等此举南下,就是要将声势造大,郡县之中,总有不满郡府,欲要恢复诸雒旧制者。

若能与之呼应,得其相助,

届时此消彼长,我等或许能寻机顺势占下几座县城,

何况交趾太守尚在九真平叛,若族长东攻龙编,其回军来援,我等岂不成被南北包夹之势?

相反,若率军南下,非但能充实军力,还能将太守与郡城联系隔断,分而破之。”

止征也听明白了,攻打郡城,吃力不讨好,还可能被围着打,

南下不但能劫掠县乡,扩充军力,还能将郡府军力分散吃掉,再回去攻打龙编,便要容易得多。

止征瞬间就想清楚了,

自己手中兵力虽多,郡府兵力也不少,况且五年前太守千人破六千的战绩确实太过骇人,自己是亲身经历过的,稳妥一些更好。

“那该率多少人南下为好?”

止征如此说,是要保证自己的退路,以及在禁谷之中族人的安全,

他自然不会傻到不留后路,将七千多人全部带走,

津市、北部都尉这些人战力如何,他算是领教了,定然不能让他们会合一处的。

若是合流,一起入驻北部都尉,自家安危就不能保证了。

何况对方可是有马匹的……

“北部都尉那边郡府人马不多,但皆是身穿铁甲之人,十分难缠,

需得留下两千部众,甲士至少一千,兵器多配长矛,尽量不与之近战,分别将三处城门看守住,

再以船只巡航于护城河,使得他们不敢出击便成……”

张超早有腹稿,侃侃而谈,他是亲自指挥过与那群杀才的战斗的,知其凶悍。

“津市这边人手更多,需得安排三千人马,将之看住,防止其突围,需多配弓手,甲士也得留下一千。

还有,最好把部众使用的骨石箭头,替换成缴获的铁制箭头……”

津市这边,杨氏部曲因为人手不够,为方便防守,已将城门堵上,重点防守尚未建成的那段城墙。

但是张超不知城门是否堵死,故此,为求万全,留下人数也就相应较多。

而且他是知道城内有马,且有善骑之人,所以准备了对付骑兵的弓箭手。

尽管那骑的马是滇马,兵也算不上骑兵。

如此安排,止征就只有两千来人可以随他南下,甲士也就两三百人。

而这些人,足够其攻略县乡,劫掠人口。

杨显站在城墙上,看着自家四艘船驮着一群人南下,默默无言,不知心里想着什么。

站在杨显身旁的部曲,看着城外驻扎的贼兵,长长叹了口气:

“他们什么意思,就这样把我们困在这里?不再攻城了?”

杨显走下城墙,有人正在杀马,都是些与贼兵作战时候受伤的伤马。

马在交州极其珍贵,这些本是为与交趾郡府交易而准备,

有些伤马治治其实还可以恢复,伤药也不缺,

然则人食之粮尚不足四日支用,哪来多余粮草,再给这些伤马供给?

“贼军既得兵甲,威势日盛,又留重兵于此,只怕交趾郡府接应之事,也难成行了。”

郡城所派探查北部都尉的那一伍郡兵,此时正一齐被困津市之中。

城外贼军众多,已将所有出路看死,突围几无可能。

难道就要被困与此,饥饿而死?

津市之外,麊泠水浪涛涛,向南而去……

腊月十二,卯时……

前去北部都尉探查的郡兵尚无消息传回,昨日郡府派出前往各县宣达招募青壮、谨守城池的郡吏,却传回了苟漏县出现贼兵,劫掠村社的消息。

。郡府之中,长史、主簿、诸曹主官、掌军司马齐聚一堂。

士绍因昨日献策,消除郡城贼军内应隐患之故,有幸旁听。

“贼军既至苟漏,北部都尉定然自被贼军所据,诸位议一议,是该派兵接应杨氏,还是救援苟漏吧……”

长史程秉提出今日议题,其眼血丝密布,眼袋厚重,显然昨夜睡眠并不充足。

当下郡府掌有郡兵千五,诸豪强部曲九百三二人,郡吏一百七十八人,

要留足够且可靠的兵力守卫郡府,最多便只能分出一路兵马。

故而北部都尉和苟漏只能选择一个前去。

“老夫以为当先接应杨氏,以充郡府兵力……”

长史话语才落,桓俊直接接过话题。

现在虽已征召九百余诸豪强部曲,但是招募郡兵依然在继续,故而郡府兵器即将不足,急需杨氏所携带货品补充。

“且苟漏距北部都尉颇近,届时接应杨氏之后,便可顺流而下,救援苟漏,此为一举两得之法……”

就在众人皆点头表示同意之时,一直坐在一旁打哈欠的士绍说话了。

“此法固然一举两得,可外祖可曾考虑过北部都尉有多少贼军,郡府需要多少兵马,才能牵制住贼军。”

所有人目光全部转移到了士绍身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场合之下亮相郡府,

大家本以为他只是开旁听,学习,却未曾想到他会提出不同意见,

而且还是不同于他外祖的意见。

士绍也没办法,他也不想引人注目,但是当前形势不允许了啊。

“前去探查北部都尉之人,至今无消息传回,我们对贼军势力毫无所知,派遣郡兵过少,会不会为贼军所破?”

“且贼军既至苟漏,苟漏会否有被破之危,羸娄又会不会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