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暖人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海城大学心理学院的演讲厅里,林雨晴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座无虚席的听众席。十年过去,当年那个在京都医院挣扎于婚姻困境的年轻心理医师,如今已是海城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春风创伤疗愈体系“的主要创立者,国家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创伤并非仅仅是需要抹去的伤痕,“她的声音平稳而富有穿透力,“它们同样是我们生命故事的一部分。真正的疗愈,不是抹去这些伤痕,而是学会与之和平共处,甚至从中汲取力量,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讲台下,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中,她看到了曾经的患者周敏——如今已是心理学院的助理教授,专攻青少年创伤心理学研究。看到周敏眼中的光彩与自信,林雨晴感到一种深沉的职业成就感,那是任何学术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讲座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女学生怯生生地走上前:“林教授,我刚读完您的新书《从创伤到成长》,想请教一个问题...您是如何在疗愈别人的同时,也疗愈自己的?“

这个问题令林雨晴微微一怔,随即展露出温和的微笑:“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常常关注如何帮助他人,却忽略了自己也是一个有情感需求的人。“她停顿片刻,目光变得深邃,“我认为关键在于觉察与接纳——觉察自己的情感状态,接纳自己的脆弱与不完美,同时寻找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

女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悟的光芒。

走出演讲厅,林雨晴深吸一口气,享受着这短暂的独处时光。这场讲座是她本学期的最后一场,意味着她可以暂时从繁忙的教学和研究中脱身,专注于即将到来的家庭假期。

手机振动起来,是丈夫陈思源发来的短信:“讲座结束了吗?我和小宁正在西餐厅等你,她点了你最喜欢的海鲜意面。“

看到这条信息,林雨晴的眼中不禁流露出温柔的笑意。陈思源,如今海城精神创伤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们的爱情在十年间愈发深沉而稳固,如同醇厚的美酒,历经岁月的沉淀而愈发芬芳。

而小宁,他们七岁的女儿,聪明活泼,继承了父母共同的敏感和温柔,是他们爱的结晶与延续。

“马上到。告诉小宁,妈妈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她今天的画作了。“林雨晴回复道。

迈步走向停车场的路上,她遇见了周敏,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并肩而行。

“林教授,今天的讲座太精彩了。“周敏由衷地说,“特别是您谈到创伤记忆整合与叙事重构的那部分,为我正在研究的青少年自我认同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林雨晴微笑点头:“很高兴能有所启发。对了,你的博士论文修改得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第二轮修改,下周就可以提交最终稿了。“周敏说着,眼中满是期待与坚定,“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就能正式毕业了。“

“我相信你会成功的。“林雨晴鼓励道,“你的研究视角非常独特,尤其是将个人创伤经历转化为专业洞见的部分,许多资深学者都未必做得到。“

周敏的眼眶微微泛红:“这都要感谢您当年的信任和引导。如果不是您,我可能...可能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林雨晴轻轻摇头:“我只是恰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关键还是你自己的坚韧与勇气。看看你现在的成就——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理干预领域的新锐专家。这一切都证明了你内心的力量。“

两人在停车场道别,周敏最后说道:“林教授,知道吗?您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您一样,帮助那些处在黑暗中的灵魂找到希望和力量。“

这句发自内心的告白令林雨晴一时语塞,只能轻轻拥抱了这个曾经的患者、如今的同事和朋友。在这个拥抱中,是专业传承的温度,也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

驱车前往与家人约定的餐厅途中,林雨晴的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您好,请问是林雨晴女士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男声。

“是的,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江明远先生的助理,林小姐。很抱歉打扰您,但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需要告知您。“年轻人的声音透着沉重,“江先生昨天晚上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劈在林雨晴心头,让她一时间无法呼吸。尽管已经十年未见,江明远的名字依然勾起了许多记忆。那个曾经与她共度五年婚姻的男人,那个在她父亲生病时伸出援手的人,那个最终学会放手的前夫...

“我...我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她艰难地挤出这句话,声音微微发颤。

“江先生生前有份遗嘱,希望在他去世后,将一个保存了多年的盒子交给您。“年轻人继续说道,“不知道您方不方便告知一个地址,我们可以派人送过去?“

林雨晴思索片刻,还是决定亲自面对这个来自过去的告别:“不用麻烦了,我父母住在省城,明天我正好要去看望他们,可以顺路去江先生的公司取。“

挂断电话,林雨晴在车里坐了许久,任由各种情绪在心中翻涌——震惊、悲伤、惋惜,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怅然若失。江明远年仅四十五岁,正值壮年,事业有成,竟然就这么突然离开了人世。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再次如此鲜明地展现在她眼前。

当她最终走进餐厅,看到丈夫和女儿期待的笑脸时,那些复杂的情绪暂时被搁置在一旁。小宁兴奋地向她展示今天在幼儿园创作的画——一家三口手牵手站在彩虹下,旁边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形象。

“妈妈,看,这是我们全家人!“小宁骄傲地解释道,“老师说这是今天班上最温暖的一幅画。“

林雨晴将女儿抱入怀中,感受着那小小身体传来的温度和生命力:“真是太美了,宝贝。妈妈要把它裱起来,挂在我们家的客厅里。“

陈思源敏锐地察觉到了妻子情绪的细微波动,等小宁专注于面前的意面时,轻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林雨晴犹豫片刻,低声告诉了他江明远去世的消息。

陈思源的表情立刻变得凝重:“天哪,这么年轻...我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你还好吗?“

林雨晴感激地看着丈夫关切的眼神,那里面没有任何嫉妒或不安,只有真诚的理解和支持。十年来,正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的婚姻如此坚固而温暖。

“我没事,只是有些震惊。“她轻声回应,“人生真是无常,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是啊。“陈思源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所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拥有的这一切。“

晚餐在温馨而略带沉思的氛围中结束。回到家中,当小宁入睡后,林雨晴和陈思源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远处的海面在月光下泛着银光。

“你想去参加他的葬礼吗?“陈思源轻声问道。

林雨晴考虑片刻,点点头:“我想去送他最后一程。毕竟,我们曾经共度了人生中重要的岁月。而且...他在我父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陈思源理解地点点头:“我陪你一起去吧。“

“谢谢你,思源。“林雨晴感激地望着丈夫,“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这没什么,雨晴。“陈思源温柔地说,“我爱的是完整的你,包括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曾经的经历和关系,都是构成今天的你的重要部分。“

这份深沉的理解让林雨晴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她靠在丈夫肩头,两人安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二人时光。

第二天,林雨晴独自前往江明远的公司。助理将一个精致的红木盒子交给她,说这是江先生生前特别叮嘱要交给她的遗物。

回到车上,林雨晴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里面是一张他们结婚时的照片,一枚她早已遗忘的小小发夹,还有一封信。

信纸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是她熟悉的江明远的笔迹:

“亲爱的雨晴:

如果你正在读这封信,那么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请不要为我感到太多悲伤,我已经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这些年来,我时常回想我们曾经共度的时光,以及我们分开的原因。我必须承认,在我们的婚姻中,我犯了许多错误。我没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和专业人士的价值和需求,也没能给予你应有的支持和陪伴。

当你最终选择离开时,我曾经不解和愤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看到你在海城找到了真正的舞台和幸福后,我开始明白,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的形式。

我希望你知道,虽然我们的缘分已尽,但我从未后悔与你相遇和相爱。那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看到你如今在专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我由衷地为你感到骄傲和欣慰。陈医生是个比我优秀得多的伴侣,他给了你我未能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请代我向他表达谢意,感谢他善待了我最珍视的人。

我没有太多遗憾,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在正确的时间成为你需要的那个人。但我相信,一切都有它最好的安排。

祝你和你的家人永远幸福安康。

永远祝福你的,明远“

读完这封信,林雨晴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那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一种复杂的释然与感动。这封信像是一个真正的告别,也是一种和解——不仅是江明远与她的和解,也是她自己与过去的和解。

她轻轻将信纸折好,放回盒子,然后驱车前往父母家。十年过去,父亲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虽然右手的灵活度不如从前,但日常生活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他甚至开始在社区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雨晴来了!“母亲热情地迎上来,“快进来,小宁和思源怎么没一起来?“

“他们下午才能到,思源有个会议要先开完。“林雨晴解释道,帮母亲把带来的水果放进厨房。

父亲正在客厅里看报纸,见到女儿回来,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闺女,听说你最近的研究又获奖了?这可是大学问啊。“

林雨晴笑着坐到父亲身边:“只是一个小奖项而已,爸,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了,您的书法课进展如何?“

“还不错,老师说我有天赋。“林国栋自豪地说,然后话锋一转,“对了,你听说了吗?江明远昨天突然去世了,心脏病。“

林雨晴点点头:“嗯,我听说了。刚才还去取了他留给我的一些东西。“

林国栋沉默片刻,叹了口气:“人生无常啊。他年纪轻轻的,事业正好,怎么说走就走了...“

“是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眼前人。“林雨晴轻声说道,看着父母熟悉而日渐苍老的面容,心中涌起一阵温暖与感恩。

中午,陈思源和小宁也赶到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用母亲精心准备的家常菜。看着这一幕,林雨晴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决定离开京都、重新开始的自己,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生活会为她安排这样一个温馨而圆满的结局。

晚上,当小宁在祖父母的呵护下进入梦乡,林雨晴和陈思源坐在小院的石凳上,静静地数着夜空中的星星。

“思源,“林雨晴忽然开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我没有离开京都,没有来到海城,我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陈思源思考了一会儿,微笑着摇摇头:“我不知道。或许我会一直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医师,你会在京都的医院里继续工作,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我相信,无论在哪条时间线上,只要我们相遇,我都会爱上你。“

这个回答让林雨晴心头一暖,她靠在丈夫肩上,轻声说道:“谢谢你,思源,谢谢你让我找到了真正的家——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家,更是心灵的归处。“

陈思源轻轻抚摸着妻子的发丝:“我们是彼此的港湾,雨晴。无论外面的风浪多大,我们总能在对方那里找到安宁和力量。“

仰望星空,林雨晴感到一种深沉的幸福与感恩。生活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选择、痛苦、告别和重逢。但正是这些看似曲折的道路,最终引领她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个勇敢地选择离开舒适区、倾听内心声音的决定,如同一颗种子,最终开出了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此刻,环顾四周——爱她的丈夫,可爱的女儿,健康的父母,成功的事业,还有那些被她帮助过、如周敏般重获新生的灵魂——林雨晴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找到了最圆满的答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如她在心理治疗中常常告诉患者的那样:生命中的每一场风雨,都有可能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霖;每一次看似的失去,都可能是通向更美好未来的开始。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内心的真实需求,并为之付诸行动,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全文完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