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当我们谈论朋友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如果你想要认识陌生人,可以怀抱这样的小信念:“我们之间一定有关联,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
酒吧里面,播放着二十一世纪初的流行歌曲。
酒吧的常客、过气的节目主持人,随着一首又一首他熟悉的歌曲,摇头晃脑,无限陶醉。主持人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在二十一世纪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歌唤起了他的灿烂回忆。
一个穿着尖头靴与皮夹克、梳着大油头的男生,似乎发现这个主持人颇为眼熟,渐渐地靠到了主持人的右边。
而主持人的左边,本来就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他做常春藤盟校学生打扮,衬衫加扣子毛衣,始终闭着眼睛,品酒、听音乐,看起来很孤僻,似乎不怎么想跟别人说话。
“我觉得我看过你……”皮夹克男端详着主持人。
主持人虽然过气已久,但这种场面还是常发生的。他脸上露出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那种谜之微笑,举杯敬了敬皮夹克男。
“嘿,我知道你是谁了,我很久以前常常看你的节目。”
皮夹克男有点兴奋,音量渐渐变大。
“来来,我敬你,太难得了,在这边碰到你。你那个节目叫作……叫作……”
皮夹克男在跟主持人碰杯之后,还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节目的名称,他露出上厕所上不出来的痛苦表情,拍了拍眼镜男,眼镜男感觉到有动静,困惑地睁开了眼睛,看看发生什么事。
皮夹克男对着眼镜男,指了指主持人的脸。
“你一定也认得他吧?他以前主持那个节目,叫作什么……什么……”
主持人露出无奈的表情,可是他似乎也很习惯这种尴尬,自己报出了节目的名称。
听到节目名称之后,眼镜男也恍然大悟,立刻也举杯。
“真的是你耶,现在还常常有人把你节目的片段转给我看,很强哦。”
眼镜男竟然还鼓励地拍拍主持人的肩膀,让主持人哭笑不得。
“我以前看他的节目,都边看边吃泡面。”皮夹克男对眼镜男说。
“我都是边看边吃整只的手扒鸡,戴着那种塑料做成的手套吃。”眼镜男说。
这两个男生就开始热络地聊起来了,过气主持人看看没自己的事了,悄悄从两人之间抽身而退,坐到了吧台的最边边去。
“我刚刚是不是又当了一次友谊的桥梁?”主持人问酒保。
酒保点点头,顺手倒了一小杯龙舌兰酒给他,聊表慰问之意。
友谊的桥梁

节目、流行歌曲、电影,这些很容易变成大众共同记忆的东西,也都可以提供陌生人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所谓友谊的桥梁。
在酒吧里,皮夹克男用一个过去的节目当联系点,就联系上了本来连眼睛都懒得睁开的眼镜男。
如果觉得自己身上所具备的联系点太少,可以尽量参加人多的活动,比方说,与其玩一款冷门的游戏,不如玩一款最多人玩的游戏,这样遇到陌生人时,有比较多的机会可以用这个游戏当联系点。很多人之所以即使排一小时的队也要喝到某一家的饮料、看到某一部电影,都是为了增加联系点。这样,当别人在聊这件事的时候,自己才不会格格不入。下次再有人说你瞎凑热闹,你就翻到这页告诉他:“你不懂啦。”
但是也不用什么热闹都要凑,其实只有在一开始想要认识陌生人的时候,联系点比较重要。一旦成为朋友了,就应该都能够接受你不喜欢凑热闹,甚至接受这就是你在这群朋友中的特质。
友谊这种东西,跨过了门槛,房间里就宽敞了。
抱怨朋友“现实”的人,往往最现实

没用的东西令人放松,因为得到也好,得不到也好,反正不能拿来换取成绩或业绩;而像人脉这种有用的东西则令人焦虑,担心张罗得不够齐全,要用的时候不够给力。
有些人在抱怨朋友太现实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先用了现实的标准去衡量友谊。自己手边缺钱,不得已开口向朋友借十万,借不到的话,就感叹人情凉薄,朋友现实。这类的抱怨虽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忽略借钱的人才是罪魁祸首,开口借钱,就是自己先变现实了,是自己动手把原本无用的友谊,放到了现实的秤上面去称重量。

这谈不上对错,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比方刘备总共就结拜了关羽跟张飞两个人,结果关羽跟张飞替他出生入死,马革裹尸。你说刘备结拜这两个兄弟是在交朋友,还是在建人脉?在我们这些《三国演义》的读者看来,这样朋友混杂人脉似乎挺好的,但前提是一旦采用了这样的立场,就别再用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高标准去要求无杂质的友谊。
“迟到三次就绝交!”“女生就应该这么瘦!”“男生就应该要阳刚!”
交朋友既然是为了自在,那规定就不能太多。
有些人会宣布:“我这人最不能容忍迟到,如果你迟到了三次,我们就绝交。”这样做很合理,可是是否合情呢?友谊这种东西,追求的是理,还是情呢?当然是情吧。
在某些文化里,时间观念很淡,迟到没什么了不起。你要是生活在那个文化里,定出这样的规则,朋友们会非常诧异。

你如果开公司当老板,你的原则就可以是大家的原则。迟到三次就开除,你说了算。但如果是交朋友,每个人各有差异,每个人都想在这份友谊里面感到自在。有一个人把他的原则悬在大家头上当规定,例如迟到三次就绝交,或者有她在就不可以吃肉(这一点,我觉得连公司老板都不方便这样规定,毕竟迟到会影响工作,吃肉不会),这些规定别人也许会配合,但不表示这符合友谊的本质。如果一群朋友,每个人都把他自己的原则拿出来,要求大家遵守,这群朋友只好每次相聚都活得像军队或教徒。
学校如果有人遭到同学的排挤,通常也是因为班上有人拿出了他的原则当作规定:“女生就应该这么瘦”,于是不瘦的女生就遭到排挤;“男生就应该要阳刚”,于是不阳刚的男生就遭到排挤。
如果准时跟吃素这些事这么重要,那在一开始交朋友的时候,就应该以这个为标准,去找适合的人选,而不是倒过来,跟别人交了朋友以后,要求对方听话。
当我们把自己的原则,在朋友之中像大旗般挥舞时,我们最好能问问自己:就友谊而言,这是情商中的明白吗?这是情商中的恰如其分吗?
我们需要的,是值得交往的朋友,还是听话的朋友呢?
朋友的意义,在于陪我们度过寂寞


在各种人际关系当中,朋友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抵挡寂寞的,非常少人在感到寂寞时会找家人。刚好倒过来,节庆时家人聚会,常常使我们分外感觉到人群中的寂寞,寂寞时也不可能找不是朋友的同学或同事。一旦体会过朋友就是生活的重要支柱,就比较不会再拿现实的秤去称友谊,不会再拿严格的规定去要求朋友,他们只要能陪我们度过寂寞,就值得谢天谢地。
有一位美国记者柏丝契(Bertsche)小姐,为了配合丈夫工作,离开了原本所有朋友聚居的城市,搬到芝加哥。她在芝加哥完全没有朋友,于是她决定花一年进行五十五场面对面的“交友约会”,后来还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她说,她开口邀约的人,大部分都很乐于跟她进行这场交友约会,最后她也真的从中得到了多位女性好友。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感觉到不同的寂寞,就会需要不同的朋友。不见得永远都有那份机缘,能够悠哉悠哉地跟别人自然而然成为朋友。如果你常常感到寂寞,可以考虑改变你的交友方式及拓宽交友范围。
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那叫“独处”;没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那就难免是不得已的“寂寞”了。我们要尽量成为有选择的人。
别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拿不给的人

我交过不少好看或有趣的朋友,可惜其中有几位永远只收取别人的关心,而从来未付出过关心,于是我跟这几位的友谊,就渐渐枯萎了。
不论是对家人或对伴侣,如果你希望他们同时也是你的朋友,那就请确定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关心。有关心,才会有关系。
别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拿不给的人。如果一直只拿不给,那你的人际关系很快就会只剩人际,而没有关系了。
本书有关交朋友的建议,是我尽量寻找到的一些简易可行的方法,使用起来就算不能百发百中,也不至于当场身败名裂、被捕入狱,愿诸君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