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观海 岁月留声:胡辛30年论说纵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系马桩与桃花巷

拴马石上的才文比试,小巷深处的丹青往事

以“系马桩”为街名,南昌之外,杭州也有。系马桩在北方被称为“拴马石”,古代之马于人,如今之轿车,纵横奔驰之外,亦是身份的象征。

南昌系马桩在城南。这条宽宽的老街,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可见清一色的长条麻石铺就的地面,坚硬的麻石上留下岁月的车辙印痕。街两边是深深几进的青砖黑瓦的大屋,得由高高的台阶走到铜环黑漆大门内,很是庄严神秘。大屋与大屋之间有酱园店、花生铺、茶铺、京果铺,仍旧是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系马桩北头东侧,有一座耶稣堂,高高的围墙、树木蓊郁的院落、西式的教堂、彩色的玻璃窗,别有风韵。系马桩南端有一段残破的古城墙“阴阳割昏晓”的城门洞却是完整的,绳金塔就在其旁。系马桩中段的西侧是南昌一中,每当中午放学时,涌动的学生潮总使人想起那首《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但没几年,城门拆了,老街的麻石全起走了,代之以三合土地面,好像把那一代人的童年也起走了似的。非常岁月时,南昌一中变成了无线电厂,至今仍是。大屋也变成大杂院,后被拆毁重建为火柴盒式的宿舍楼,所以,而今的人有把系马桩称为“平民区”乃至“贫民区”。

但是,“系马桩”实质上是颇有来历的。

据《禹贡》记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令颍阴侯灌婴率兵进驻此地,设豫章郡和南昌县,翌年筑“灌城”,这是有文献可查的最早的南昌城。系马桩当为灌婴的拴马石所在了,而不远处的洗马池则是大将军的洗马处。岁月悠悠,洗马池演变为勾栏瓦子角,系马桩亦难觅拴马石了!也有学者考证,“系马桩”是科举时代全赣考生的拴马之地。此说也并非空穴来风,20世纪50年代从系马桩西侧大屋的正门进去,后门出来就是老贡院。该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因明代又在东湖建了个贡院,所以就被称为“老贡院”。一方水土一方人。江西历史上盛行业儒,“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南昌府亦“市井多儒雅之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明末来到南昌,亲眼见2万多考生浩浩荡荡进贡院参加乡试,可谓盛况空前。老贡院北边据传是一片桃林,供考生休憩。系马桩东侧生出的若干小巷中的两条就叫作大、小桃花巷。那是背靠背的两条巷子,大巷仄仄、小巷宽宽,大巷很短、小巷也不长。

大桃花巷1号原为小洋楼,南昌民间藏书家王咨臣住进后,将其改装为中国风式藏书楼——新风楼,有古籍藏书2万余册,但而今屋内尘埃遍布、满目荒凉。原来与1号背靠背的是小桃花巷的一幢沙墙平屋,小院内有株枝叶繁茂的无花果树,画家黄秋源的中老年时期在此度过。他年少即出名,后却寂寞。他那响遏行云的南昌乡音不仅常常飞出窗口,还常常回荡于干家巷口的茶铺中。20世纪80年代,画家故去多年后,中央美术学院追聘其为该院名誉教授。他没有大肆声张炫耀的开花期,却留下了无价的累累硕果。而今,黄秋源纪念馆已将原先的平房翻盖成三层楼房,大门也改开在了系马桩东侧,于是,画界名流、外国友人或官员的轿车常常来到门前,装饰着系马桩流动的风景,于当代平民喧闹的日常生活中飘溢出昔日深厚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