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方雪晴的追求者
金陵美院建筑系馆仿若一座知识的殿堂,在清晨七点三十分被柔和的光线唤醒。玻璃幕墙折射着朝阳的光辉,像无数细碎的金箔洒在建筑表面,让整个建筑系馆熠熠生辉。
方雪晴站在3D打印机前,打印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打印喷头规律地运作,发出细微的嗡嗡声。晨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镀了一层金边,为她专注的神情增添了几分神圣。
打印机正在吐出一个精巧的斗拱模型,这是她复原北宋《营造法式》的期末作业,承载着她对古建筑的热爱与执着。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方雪晴轻声吟诵《诗经·小雅》里这句描绘建筑的经典诗句,目光紧盯着逐渐成型的斗拱,思绪飘向千年前的北宋。那时的工匠们在木作车间里精雕细琢,斧头与凿子的碰撞声,仿佛在她耳边回响,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赋予建筑灵动的生命力,让建筑如振翅的飞鸟般轻盈。
“方同学,又通宵?”系主任陈教授端着保温杯,步伐稳健地站在门口。保温杯里散出淡淡的茶香,萦绕在他身旁。这位以严厉著称的老先生,目光在模型上停留片刻,眉头逐渐舒展开,难得露出赞许的目光:“斗拱的卷杀曲线很精准,比上次进步不少。”
“谢谢教授。”方雪晴推了推眼镜,黑发间别着的木簪微微晃动,“我参考了正定隆兴寺的实测数据。”她没有提及,那些数据来自齐铮从故宫带出的秘藏图纸,更不会说自己在梦中见过这些斗拱原本的模样——飞檐下的铜铃随风摇曳,与斗拱相互呼应,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在系馆迂回曲折的走廊,古典主义风格的壁灯散发着柔和光芒,照亮悬挂于墙壁上的建筑大师经典设计图。从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草图,到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构思稿,每一幅都诉说着建筑史上的传奇。徐明远双手各端一杯咖啡,皮鞋踏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发出清脆声响。他远远瞧见方雪晴抱着一叠建筑图纸走来,嘴角迅速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志在必得。
“雪晴,你对北宋建筑这么痴迷,想必知道‘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吧。”徐明远说着递上咖啡,袖口不经意间露出价值不菲的腕表,表盘上的钻石在灯光下闪烁,“这描绘的就是古建筑与自然相融的韵味,和你研究的北宋建筑异曲同工。”
“谢谢,我不喝咖啡。”方雪晴果断打断他,从包里取出保温杯,杯身上贴着林潇竹画的卡通梅花,色彩鲜艳,幼稚得刺眼,却让她感到无比温暖。“自备了菊花茶。”热气从杯中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菊花香。
徐明远笑容一滞,却很快恢复如常,目光落在方雪晴手中的图纸上:“你在做北宋建筑复原项目?我最近在研究宋代建筑空间美学,发现《营造法式》里记载的建筑比例,和现代黄金分割理论竟有相通之处。就拿常见的歇山顶来说,其坡面的比例关系,几乎完美契合黄金分割。”
“是有这种说法,”方雪晴下意识后退半步,拉开与他的距离,发丝随着动作轻轻摆动,“但比起理论数据,我更相信实地考察。上次去正定隆兴寺,我发现宋代工匠在处理斗拱与梁架衔接时,会依据建筑朝向和受力情况灵活调整。同一类型的斗拱,在不同位置的尺寸和弧度都有细微差别,这是书本上没有记载的。”
徐明远刚想回应,忽然注意到方雪晴胸前挂着的学生卡,上面的编号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他眼珠一转,语气变得更加热络:“下周末建筑系要组织去皖南考察古村落,我负责带队,你要不要一起?咱们可以深入研究徽派建筑与宋代建筑的传承关系。据说那里有些老宅的梁架结构,还保留着宋代建筑的遗风。”
“抱歉,要陪家人复查胎记。”她面不改色地撒谎,余光瞥见窗外——林潇竹正鬼鬼祟祟地趴在草坪上,给一只流浪猫画速写,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那只猫。乔墨溪的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举着手机似乎在录像,还时不时发出轻快的笑声。而齐铮……齐铮不见了。
一根青玉簪突然抵在徐明远后颈。
“学长,”齐铮的声音如清泉击石,“您踩到我的琴谱了。”徐明远脸色骤变,慌乱地后退一步,差点摔倒,咖啡溅出杯外,洒在他昂贵的皮鞋上。
系馆天台上,四个脑袋凑在一起。微风拂过,带来校园里花草的清香,混合着远处食堂飘来的早餐香气。
“所以故宫专家真要来?”林潇竹咬着乔墨溪投喂的肉包,油渍沾到速写本上,在画纸上晕开一小片污渍,“他们会不会发现车铃……”
“安静。”方雪晴突然竖起手指。楼下传来郑教授洪亮的声音:“雪晴那孩子的北宋建筑复原,简直像亲眼见过一样!”
乔墨溪银发间的鹤形发卡颤了颤:“你昨晚又梦见……”
“嗯。”方雪晴简短应答。那些梦境越来越清晰——飞檐下的铜铃,梅影中的琴台,还有执笔绘图的青衫男子。月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修长的身影,他笔下的建筑图纸仿佛有了生命。她转向齐铮:“琴弦检测结果?”
齐铮展开一份报告:“现代工艺仿制品。”她顿了顿,指尖轻轻划过报告上的数据,“但共振频率与《梅鹤谱》记载完全一致。这意味着,即便制作工艺是现代的,但其声学特性却符合千年之前的标准。”
林潇竹突然举起速写本:“你们看这个!”纸上是他刚画的流浪猫,背景里无意间描摹的系馆外墙砖纹,竟与黄山石刻有着相同的波浪纹。砖纹的线条在画纸上蜿蜒,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人沉默对视,远处传来上课铃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建筑史课堂上,郑教授放出一组新图片。
“这是故宫刚提供的《梅鹤图》红外扫描影像。”投影仪下,原本空白的画卷角落浮现出精细的建筑线稿,线条在屏幕上若隐若现,仿佛在唤醒沉睡千年的记忆,“注意这些隐藏的亭台结构......”
方雪晴的钢笔突然在笔记本上划出长长一道。那些线条她太熟悉了——正是她梦中反复出现的场景。亭台的飞檐、斗拱的样式,都和梦境中的一模一样。
“方同学?”郑教授点名,“你来说说看。”
全系目光聚焦下,她站起身,黑发间的木簪微微发颤,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这是典型的北宋‘骑斗’做法,但柱础的‘覆盆式’处理...”她的声音越来越稳,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她,“与《营造法式》卷四记载有微妙差异,更接近...”
“接近什么?”教授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地追问,身体微微前倾,充满期待。
“接近林逋个人偏好。”她脱口而出,随即僵住。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交头接耳,投来惊讶的目光。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露出怀疑的神色。
课后的人潮中,徐明远再次拦住了她。
“晚上建筑学会的晚宴,作为获奖者你必须出席。”他递来烫金请柬,请柬边缘的烫金花纹在阳光下闪耀,“我可以当你的男伴。晚宴上会有不少业内专家,这是难得的交流机会。”
方雪晴刚要拒绝,手机突然震动。群里弹出林潇竹的消息:「救命!三轮车被保安扣了!说我们非法改装!」后面跟着三个哭泣表情包。
“抱歉。”她合上请柬,嘴角不自觉上扬,“家里养的电子宠物又闯祸了。”
徐明远的表情像是吞了只苍蝇:“你养宠物?”
“三只。”她快步走向校门,木簪在夕阳下划过流光,“特别费心那种。”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