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西陵词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西陵词人考

“浙为词薮”[19],而西陵词人之胜,又为明清地域词坛一大高峰。据孟瑶、张仲谋先生的《明代词人地域分布研究》统计,明代二百七十余年间1777位籍贯可考的词人中,杭州府有116位,在全国州府中虽高居第三,但仅占全国词人总量的6.52%,与榜首苏州府差距巨大。[20]天启、崇祯以后,西陵词人规模与占比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今据《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统计,卓发之以下词人约669人,其中西陵词人约96人,占比14.35%,[21]这一比重远远超越天启以前。据《全清词·顺康卷》及《全清词·顺康卷补编》收录,顺康两朝79年间,西陵共有词人372位,占据全国词人总量的14.5%,与天启以来比重相仿。顺、康年间的西陵词坛,实兴起于明末启、祯年间,江山易主的大变局并未真正打断词史进程。[22]今据《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去其重复,辨其讹误,制成《启祯顺康四朝西陵词人名录》一表,以见西陵词人之盛:

表一 启祯顺康四朝西陵词人名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上表共计388人,并未能涵盖启祯顺康四朝词人之全部。今就所见,补缀数人如下:

丁文衡,字公铨、乃清,号茜园,仁和布衣。其甥汪惟宪作有《丁茜园先生传略》,称其“博雅工诗古文,撰著最多,极为萧山毛西河奇龄、秀水朱竹垞彝尊两太史鉴赏,家贫,以布衣老”“雍正癸卯年十一月先生捐馆舍,年七十一。先生平日手不释卷,口不停哦,所著有《湖上词》两卷,已有雕本”[23],惜今未见。

沈士铣,字声令,仁和人,《历代诗余》卷二十三录其《醉花阴》(老尽芙蓉霜叶吼)、卷四十八录其《河满子》(断雨残云)。

沈钟鹤,字同庵,仁和人,《历代诗余》录其《虞美人·春雨》一词。

沈振儒,字其杓,长洲人,寓杭州,乃丁澎门人,与丁潆、邵锡荣倡和,著有《留云词》,今未见。

景星杓,字亭北,号菊公,仁和人。生于顺治九年(1652),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父景邦鼐,字三岳,富而好义,尝济人三难,人称“景三侠”。星杓亦具乃父之风,“倜傥负气,不谐于俗。工诗古文,下笔千言立就。意有所不可,虽系马千驷弗视也。性颇好客”“又好菊,种之盈亩”“徜徉其中,呼朋好,酌酒欣赏,岁以为常”[24]。桑调元作《景先生传》称其“赴友难,白昼刃人都市中。散万金如流水,难得纾。家业洗如,意颇侈以为豪。已而幡然折节读书,葺屋城之东皋,花木丛竹环蔽之,不见庐舍,屏妻子,独居三十年,名曰‘拗堂’”“卖文为活”“不问晴雨,恣游湖上诸山,凭吊古今。诗成自歌,震荡林木。所著有《菊公诗》五十卷、《拗堂诗》八卷、《醉翁诗》二卷、《菊公词》八卷、《拗堂词》一卷、《松风词》一卷、《拗堂文》十六卷、《文羹》一卷、《山斋客谭》十卷、《蝶史》三卷,俱手录,书法绝类山谷。庚子秋,疾作,……浩然而逝,其日为重阳日,寿六十有九”[25]。星杓有《六十初度答友》自注云:“星杓生辰系三月十八日。”[26]卢文弨乾隆六十年刻本《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之《景菊公先生诗集跋·丙申》云:“向钞得《菊公词》八卷,今又钞此集五十卷,又多乎哉!”

陈万荣,海宁人,《钱塘县志》卷三十三载其《满江红》(两浙秋光)词一首。

周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宏定娶周氏,名蓥,字西鑫,郡文学明辅女,事舅姑至孝,抚侧室子女以慈,好作诗及小词。……《减字木兰花》云‘莫便忘家莫忆家’,惜全阕已佚。”[27]

沈方珠,字浦来,亦能词。徐釚《词苑丛谈》卷九:“西湖女子沈方珠,字浦来,善诗能文,以薗次代葬其祖,愿以身归之,而惮于入署,常以《减字木兰花》寄吴,有‘若肯怜才,携取梅花岭外载’之句。”[28]

袁锜,字旦釜,袁枚祖父,钱塘人。康熙早年,曾助沈丰垣、杨琇私奔,康熙四十八年卒,亦能词。《国朝词综补》卷五录其《沁园春·巩县旅舍五十自寿》词云:“自寿三杯,聊向闲中,追维岁华。记金灯纵饮,呼卢喝雉,雕鞍驰射,访柳寻花。此兴非遥,廿年前事,倏忽皤然日易斜。忧来处、把唾壶频击,羯鼓亲挝。几年浪迹天涯。岂真似、狂夫不忆家。念零丁弟妹,殷殷期望,饥寒儿女,暗暗咨嗟。恨不乘风,飘然归去,争奈关河道路赊。黄昏后、问有谁相伴,数点寒鸦。”[29]

李声及,原名不详,声及乃其字,仁和人,著有《问柳词》。孙治曰:“《问柳词》者,吾乡李子声及之所为作也。寓意缥缈,寄情凄戚,类有不概于中者,借此以写其牢愁郁伊之思耶!”[30]

沈宗堢,字旨庵,《历代诗余》收录其《浪淘沙》一首。

徐义娥,字静宜,仁和人,徐世臣姊妹,徐汾、徐邺姑,有诗《侄妇毛安芳四十》。《众香词·御集》录其词。

沈轸先,海宁人,《杭州府志》卷九十五著录其《珠舟词》,不著卷数。

裘容贞,字贞吉,钱塘张坛第三子张舆孙妻,舆孙早亡,守贞孀居。《(乾隆)杭州府志》著录其《贞居阁词钞》,卷数不详。

卓苍涛,名未详,苍涛乃其字,或即卓长龄弟卓松龄,亦未可知,仁和塘栖人,与卓长龄、金张、吴震一、沈丰垣等倡和,著有《鬘云词》。

王之献,富阳人,词有专集,《富阳县志》载之。

陈皖永,字儒先,号汲云老人,海宁人,陈之暹女,陈成永、陈慈永妹,归副贡杨中默,生于顺治十四年,雍正丙午时年七十尚在世。著有《素赏楼集》八卷、《破涕吟》一卷、《纸鸢词》四首。

范骧,字文白,海宁人,明末与朱一是、朱嘉徵、袁袾等结观社。清初遭庄廷鑨明史案殃及,事白获释。文白不以词称,今见《海宁县志略》载其《洞庭春色》词一首。

吴磊,字号未详,钱塘人,严沆女孙严怀熊婿,著《留莺词》。

以上计得西陵词人407位,就地域词坛规模而言,明末清初恐无能出杭州之右者。然而,杭州词坛的内部布局并不均衡。今以《全明词》与《全清词》著录籍贯为主,并以《浙江通志》《杭州府志》《钱塘县志》《仁和县志》《海宁州志》《富阳县志》《西陵词选》《东白堂词选》《瑶华集》等相校正,就407位词人的籍贯情况进行统计,具体见表二:

表二 西陵词坛词人分布表[31]

续表

数据显示,明末清初西陵词人主要集中于钱塘、仁和、海宁、余杭四地,其中又以钱塘与仁和两县为主,两县紧邻,名为二而实为一,不仅为杭州府中心,又为浙江省会所在地,《杭州府志》称明代钱塘县与仁和县俱“为杭州府治”[32],“国朝因之”[33],“杭州府治为浙江省会之区”[34],其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条件自在其他州县之上,郡内词人以此为多,词事之盛,亦以此为最。

与地域分布密切相关的,是西陵词坛内部复杂的血缘、姻亲和学缘关系。现以血缘、姻亲为主线,就其主要者梳理如次:钱塘顾氏、黄氏、钱氏三姻族有顾若璞及其弟顾若群、若群室黄鸿、若璞女侄顾之琼、之琼子钱元修、钱肇修、钱来修、之琼女钱静婉、钱凤纶、肇修室林以宁、以宁长嫂兼钱氏兄妹中表亲顾长任、长任姊妹顾姒及顾豹文(三顾同时又为顾若璞侄孙)、钱凤纶夫黄弘修、弘修兄弟黄敬修、黄罗扉(三黄俱为顾若璞曾孙);柴氏家族有柴贞仪、柴季娴姊妹、季娴子沈用济、沈;关键及其子关仙渠、关仙圃;吴复一、吴仪一兄弟;张竞光及其孙张景隆;张丹、张振孙兄弟、丹子张郕曾(孙治门人)、丹从妹张昊(其父张步青为张丹叔父)、昊夫胡文漪(毛先舒门人)、丹表弟徐林鸿、表侄诸九鼎与诸匡鼎(毛先舒门人)兄弟、丹婿兼门人俞美英、美英弟俞士彪(沈谦门人)、美英姊妹俞璥、璥婿沈丰垣(沈谦、毛先舒门人)、丰垣侧室杨琇;徐旭旦、徐旭升、徐旭昌兄弟。仁和卓氏家族有卓发之、发之子卓人月、人月子卓天寅、天寅子卓胤域、卓胤基、人月从弟卓回、回子卓令式、回从孙卓长龄、卓松龄、卓璨;沈谦及其次子沈圣昭(毛先舒、张丹、陆圻、应谦门人)、三子沈圣时、侄沈圣清、门人潘云赤、张台柱、洪昇(同为毛先舒门人);丁氏家族有丁澎、丁潆、丁一揆兄妹及丁介(澎从子);陈际明、陈祚明兄弟(张丹中表亲);毛氏、徐氏二姻族有毛先舒及其侄毛宗亶、女毛媞、媞夫徐邺、邺父徐继恩、邺兄徐汾、汾子徐吴昇、先舒门人柴震、聂鼎元;徐氏家族有徐士俊及其弟徐灏、徐潋生、士俊门人王廷璋。海宁陈氏有陈之遴、陈之暹、陈洁兄妹,之遴室徐灿,子侄陈敳永、陈仲永、陈成永、陈慈永、陈皖永兄妹;陆氏家族有陆圻、陆堦、陆、陆瑶英(汤右曾母)兄妹及其侄陆繁弨(陆培子,柴绍炳、陈廷会门人)、圻子陆寅;陆嘉淑、陆弘定兄弟、嘉淑婿兼门生查慎行、慎行兄弟查嗣瑮及查容、慎行母钟韫、韫姊妹钟青及钟筠、筠夫仲恒、恒与筠子仲嗣瑠、查容室赵氏、赵氏姊妹赵承光;朱一是及其子朱愿为、一是门人陆进、进弟陆隽、弟陆本徵、弟陆次云、进子陆曾禹(张丹弟子)、侄陆自震(张丹弟子)、陆曾绍(张丹弟子)、次云亲家章昞、昞内兄詹夔锡、陆进室翁与淑、继室邵斯贞及内弟邵思衡与邵斯扬、进妹婿王晫、晫族叔王溶、族兄王嗣槐、嗣槐子王武功(张丹弟子)。余杭严氏、沈氏二姻族有严渡及其弟严沆、子侄严曾榘、严曾模、严曾槷、严曾相、严曾业、严曾杼、女孙严怀熊、怀熊夫吴磊、严曾杼夫沈长益、长益兄弟沈长豫等。

在历时一百年的西陵词坛,词人之多,词人关系之密切,为西陵词风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家族、同一师门的词人词风取向上,既呈现出相似性、相通性,又呈现出差异性。如海宁查氏词风,早年并不具备统一取向,而后期取径南宋,尚姜张,主要成因在于查氏与嘉兴朱氏之间密切的姻亲关系及词学交往。再如陆进作为西陵词坛较具影响的词人,他的词风并不趋近于乃师朱一是,而受徐士俊、沈谦、邹祗谟等影响较大。沈谦门人俞士彪、沈丰垣、洪昇等人的词风取向虽非沈氏所能牢笼,但也可从沈氏后期词风的变化中窥出端倪。诸如此类,皆足以见出词人关系在词学演化中的影响,其背后又与整个时代词学生态的嬗变存在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