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颜色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语料来源与选取标准

《全宋词》是目前研究宋词最理想的语料选择。《全宋词》共收录了两宋词人1330多家,词作约2万首(约141万多字),能够反映宋词的基本面貌。而且《全宋词》本身是一个封闭性的语料库,便于统计归纳。

本书的研究材料来自网络的《全宋词》网上检索系统[7],同时以唐圭璋、王仲闻、孔凡礼编纂的《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作为对照版本,以备查漏补缺。

本书研究的颜色词是指表达颜色的词语,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 本义即表示颜色的词,如,黄、白、红、青、黑,等。

第二类 本义指某种事物,但常常用作表示某种固定颜色的词,只取其表示颜色时的用法。如,素、金、翠、黛、墨,等。

例1-1[8]千里乡关空倚慕。无尺。(欧阳修《渔家傲》)

上例中的“素”表示其本义,即“没有染色的丝绸”。但宋词中的“素”也常用于形容白净的颜色,如,

例1-2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颈。(柳永《昼夜乐》)

例1-3渐天如水,月当午。(柳永《迎新春》)

第三类 本义形容光线亮度,而往往也同时表示颜色的类别,此时取其能够表示颜色时的用法。如,皓、皎,等。

当“皓”修饰“白”时,往往更突出“光明、明亮”之义,如,

例1-4云容白。破晓玉英纷似织。(苏轼《减字木兰花》)

而当“皓”修饰名词如“月”、“齿”时,表示明亮义的同时也表示颜色义,如,

例1-5情知道世上,难使月长圆,彩云镇聚。(柳永《倾杯·倾杯乐》)

例1-6玉颜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刘潜《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