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诗人心态与诗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晚明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风气奢靡而各种思潮交织争鸣的特殊时代,这是一个志士蜂拥、人才辈出的时代,却又是一个权奸恣肆、宦官横行的时代。一方面,鼎革易代之腐败奢靡犹如在血雨腥风的万仞之巅挥霍的最后晚餐,仁人志士在崛起与沉沦的彷徨中忍受着歌哭无端的心灵煎熬。在思想界,明初确立的程朱理学仍然是朝廷规定的统治思想,是广大士子由科举走向仕途的敲门砖。另一方面,各种新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西方基督哲学涌入,实学思潮萌兴,佛学也在文人心中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切成为众多失意文人的心灵栖息地;程朱理学内部宗派林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几呈分庭抗礼之势。各种新思潮在相互抵牾与渗透中不断分化重组,造就了晚明思潮复杂多变而又相互关联的新局面。

晚明瞬息万变的时局与风起云涌的思潮时刻触动着诗人们敏感的神经。深入探究晚明诗人心态的彷徨与痛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晚明诗人在“复古”与“主情”、模拟与创新的诗歌之路上的徘徊与探索。本书欲从诗人心态的角度探究晚明诗歌的发展轨迹,不求把握某一诗人或某个诗派的诗人心态,而是要研究此一时期主流的、整体性的诗人心态对诗歌走向的影响。面对晚明腐败的时局与前后“七子”的复古诗风,一部分受新思潮影响的诗人开始登上晚明诗坛,他们心怀强烈的出仕愿望和积极的参政理想,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无所适从,这种出仕与致仕的彷徨便形成了诗人们亦仕亦隐的“吏隐”心态,以公安派为首的“主情”诗风就是这种诗人心态的体现。随着皇权逐渐旁落,宦官勾结权奸对志士文臣的大肆屠戮使晚明时局步步恶化,诗人们从纵情恣肆的个性张扬中绝望地走向对内心隐秘世界的探究,主张“师心”又兼“师古”的竟陵派风靡天启诗坛。与悲天悯人、慨叹命运的竟陵派不同,纵然面对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与频频袭扰的关外铁骑,另一部分诗人仍存实学救国之决心,他们以东林、复社为核心组,奔走呼号,力图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与此相应的苍劲悲壮的现实主义爱国诗风登上了明末诗坛。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对女性禁锢的松动,一些自我意识觉醒的才女登上了晚明诗坛,她们以闺阁女性、青楼女性及“女山人”三大才女群体为主,抒写着乱世女子的喜怒哀伤。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界定了“晚明”这一时间概念,探讨影响诗人心态的诸种因素,介绍嘉隆诗坛的发展概况,并论析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一章探析晚明诗人“吏隐”心态的形成,并讨论在此心态的影响下,晚明主流诗风如何由“复古”走向“性灵”,具体以徐渭、屠隆、“三袁”及江盈科为研究个案。第二章介绍明末影响最大却又饱受批判的竟陵派,从诗人心态的形成、《诗归》的成书与影响及主要诗人的创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评析了其对七子派与公安派反思的价值及对明末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第三章探究明末现实主义爱国诗风,以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山左“齐风”及云间派为主要研究内容。第四章论述晚明自我意识觉醒下的女性诗歌创作情况,以闺阁女性、青楼女性及“女山人”三大才女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晚明女性诗歌发展的新动向,选取汾湖叶氏才女为闺阁女性诗人群体的研究个案,另又述论晚明著名女诗人的诗歌创作情况,以为概览。余论部分总结性地概述了本书的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中未涉及的部分与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走笔苍茫,以待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