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思路框架
1.研究思路
本书按照“应然—实然—使然”的逻辑线索展开研究。根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确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导向和总体目标(应然),并分析其现实基础(实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使然)。在具体研究中,本书将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和系统逻辑相结合,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就理论逻辑而言,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就价值逻辑而言,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引领,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就历史逻辑而言,结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规律,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历史基础、现实条件,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发展。就系统逻辑而言,结合国情和各国的普遍经验,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
2.研究框架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除研究背景外,分别从发展现实、面临挑战、国际经验、体系构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案例分析六方面进行探讨。
具体而言:一是从理念认知、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政策保障、国际参与和学理支撑等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简要历程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当下和未来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二是选择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从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社会参与、数字赋能等角度对其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典型进行系统梳理;三是围绕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管理体系、传承体系、利用体系、创新体系和研究体系提出发展目标;四是选择山西保护低级别文物、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故宫博物院让文物融入时代和生活、山东聂家庄通过发展泥塑实现非遗活化赋能乡村振兴、湖南韶山将非遗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广东潮汕英歌舞创新求变等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五是重点关注数字为何以及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分别围绕四大石窟和诸多手工艺品分析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