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卫青叫我大姐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人都是作死的

汉长安城,依龙首原而建,顺水而成,居于高处,有凌空之势,宏伟壮观。

未央宫,亦称紫微宫。

作为大汉天子所居之处,这里其实并不是一座殿宇,而是一个由无数宫殿汇聚而成的庞然建筑群。

在未央宫的东南侧,有一殿宇,名为椒房,乃皇后正殿。

因以椒泥涂墙,色暖而清香,故得此名,合诗经之中‘椒聊之实,蕃衍盈升’一句。

秋风徐来,椒房殿前的大梧桐树落叶金黄,雏菊绽放。

然而,这般的美景,却抚不平主人的愁绪。

“已经三日了,陛下还未回宫吗?”

梧桐树下的秋千上,皇后陈阿娇身着华贵锦袍,头戴凤冠,灵动的眸子当中,此刻却盛满了烦躁。

“殿下莫急,许是在外微行,忘了时间,这样的事以往也是有的。”

在女子的身旁,一名四十如许的宦官默默的叹了口气,只能努力的出声劝慰。

但其实身为常伴皇后身边,同时也统管后宫事务的大长秋,他岂会不知,这段日子,哪怕是皇帝回了宫中,也不怎么愿意到椒房殿来。

至于原因……

就在此时,两名宫人走了进来,屈膝为礼,随后禀道。

“禀殿下,刚刚得的消息,陛下这几日都在平阳长公主府中未出。”

“没去行猎?”

陈阿娇身下的秋千停下,一双细细的柳眉顿时蹙紧。

“没有……”

这些宫人似乎是知道陈阿娇的性格,微微低下了头,道。

“平阳长公主府这几日看管的严,查不到太多消息,但是陛下的确已经在府中多日未出了。”

“而且……而且就在昨日,平阳长公主府的家令遣人来宫中,查了一个名叫卫子夫的御侍。”

“奴婢派人查了此人的来历,是几个月前,陛下去霸上祭祖时,从平阳长公主府带回来的,据说是承了宠幸。”

“混账!”

伴着一声怒喝,陈阿娇从秋千上站了起来,白皙的肌肤上透出一股不正常的潮红,眼中都闪动着泪珠,看着既愤怒又委屈。

“平阳公主简直欺人太甚,往宫中进献了这么多美人还不够,现在可倒好,趁着陛下围猎,竟直接将陛下留在府中,这次指不定找了多少狐媚子围在身边呢,怪不得陛下不愿意回宫。”

“不行,我要去找外祖母做主……”

陈阿娇气冲冲的迈步就要往前,见此状况,一旁的大长秋连忙阻拦,道。

“殿下莫要冲动,莫要冲动啊……”

此时,椒房殿中周遭侍奉的宫人,早就已经跪了下来,瑟瑟发抖,没有人敢多说半句。

唯有这名大长秋挡在陈阿娇的面前,跪地道。

“如今情况未明,您贸然去找太皇太后告状,只怕反而要被斥责不够稳重,何况,上次陛下就是因为您去找了太皇太后,才同殿下怄气,若是您再去的话……”

不得不说,大长秋是了解陈阿娇的。

这位皇后殿下虽然性格骄纵善妒,但是,这都是因为早年养尊处优,更是因为,她是真的喜欢自己的皇帝表弟。

果不其然,这番话成功的让陈阿娇止住了脚步。

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不停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副气冲冲的样子。

“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平阳公主不过仗着自己是陛下的姐姐,竟然如此欺我。”

“周平,你这就去,将那个什么卫子夫,给我抓起来,关进永巷当中,让她一辈子当个浣衣奴!”

尽管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后殿下的任性,但是,此刻的大长秋感到一阵头疼。

“殿下,若仅仅只是区区一个御侍,倒不算什么,但平阳长公主既然派人来打探她的状况,说明还算看重此女。”

“若是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把她打入永巷,平阳长公主那边若是在陛下面前说两句闲话,怕是让陛下对殿下不喜。”

“那怎么办?”

陈阿娇一阵气急,头上的步摇都晃了起来,怒道。

“难道你就让我这么忍了不成?”

大长秋有些无奈,在他看来,这件事最好的处理办法,还真就是什么都不做。

原因也很简单,要说宫中曾经承幸过的御侍,的确是有不少,但是有名分的,却一个都没有。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陈阿娇这个皇后霸道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那位皇帝陛下,其实压根也没把这个御侍放在心上,无非是兴致来了宠幸一下而已。

没有名分的御侍,其实说白了跟普通宫人一样,最多就是在承幸的时候,可能得到过一些赏赐而已。

这个卫子夫,大长秋之前没有注意过。

这只能说明,此女只是偶得宠幸,说不准,现在皇帝早就将她忘了。

要是将她放在那不管,只怕就和其他的宫人一样,继续籍籍无名,不会有半点影响。

但要是真的把她关进永巷,尤其还是在平阳长公主,刚刚打探过她近况的时候。

此举,无异于是在打她这个皇帝长姐的脸,对方又岂能罢休?

然而,看着怒气冲冲的陈阿娇,大长秋也知道,实话肯定是不能说的。

这位皇后殿下向来骄纵,要是不让她出了这口气,肯定是不会罢休的。

于是,思索片刻,大长秋心中顿时有了主意,道。

“殿下既然是担心,这些妖媚之人蛊惑陛下,那奴婢倒有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

陈阿娇的语气有些烦躁,但总算还耐着性子。

大长秋道:“此前先帝在世的时候,为显宽仁,时常将年老体弱的宫人出宫,让她们自行归乡。”

“殿下也可仿效此举,择一批宫人赐金放还,然后将卫子夫和其他一些御侍混在其中。”

“如此一来,既将她们赶出了宫去,也让平阳长公主那边无话可说,还可彰显一下殿下的仁慈之心,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主意……

陈阿娇眨了眨眼,倒是眼前一亮,不过很快,她就哼了一声,道。

“这些狐媚子蛊惑陛下,我不同他们计较,还放她们归乡,已是天大的恩典,不准赐金!”

大长秋有些沉默。

他很清楚,作为馆陶大长公主的女儿,太皇太后最疼爱的外孙女,当今大汉的皇后殿下,她平时高兴的时候,随手赐下的器物,都价值千金。

但是,却偏偏在这样的小事上计较起来。

她不是在计较金银财帛,而就是故意要为难一下,这个让她不痛快的卫子夫,好出出气。

这种孩子气的举动,让大长秋觉得实在是有些无奈。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今天已经劝了太多,若是再劝的话,陈阿娇的脾气发作起来,怕是前面的话都白说了。

“奴婢这就去办。”

于是,陈阿娇这才勉强点了点头,想了一想,她又道。

“不去外祖母那告状便不去了,但是,也不能任由平阳就这么把陛下留在府里。”

“你回头出宫一趟,亲自去她府中问问,就说,就说外祖母问起,为何陛下这么多日都不肯回宫。”

“是。”

…………

刘彻病倒了!

王阮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

不仅是刘彻,和他近距离接触过的春陀,李当户,韩嫣,公孙敖等一干人,也都发起了高烧。

随行的羽林当中,有近半数的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其症状和王阮经历过的那场疫病,几乎是一模一样。

“先生,这些汤药当真有用吗?”

小厨房当中,浓浓的中药味四散,扑鼻而来尽是苦涩。

王阮站在药罐面前,仔细的查看着刚刚送来的药材,在他的旁边,则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清秀女子。

此女名为义妁,据说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医,特意过来帮忙的。

“有些药材找不到,所以,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不过,应该可以。”

王阮大概猜到,义妁过来肯定有其他的目的,但是他也并不在意。

卫君孺毕竟还是病人,之前为了让她安心,王阮才将她带在身边出来走走。

但是,如今忙了起来,自然还是得让她也先隔离起来。

这种时候,有义妁这个懂一点医术的女医在旁边打下手,倒也正好合适。

不过……

“阮先生,这方子当真没有问题吗?”

“麻黄和杏仁是为了开泄肺气,可这些人明明只是高烧,不应该先散风热吗?”

“还有这白术为何要加进去?”

“之前先生说的,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又是什么意思?”

王阮感到有些头疼。

这个义妁能被养在平阳公主府当女医,对医道的确是懂的,这两日下来,也帮了很多的忙。

有些隔离消毒的措施,王阮跟别人解释不通,但是,义妁却能够迅速的理解,并且还能根据手头已有的药材和器物加以变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问题是,这姐们儿问题也太多了。

看到方子要问,看到熬药的手法要问,看到王阮用了和她所学不同的药材搭配方法要问。

甚至连王阮偶尔提到的,暂缺药材可以替换时的细微差别,她也要刨根问底。

这一天下来,小嘴叭叭的就没有停过!

天杀的,他不过就是学过几年中医而已,哪知道那么多细之又细的问题啊……

“你想知道的都在那里,去拿吧!”

实在没了办法,王阮指了指对面的房间,有些无奈的开口道。

这两日,他实在被这个义妁缠的没有法子,索性熬了几个大夜,将自己当年背过的,关于《伤寒论》的部分内容,再加上一些现代医学的常识糅合在一块,给写了出来。

嗯,没有注解,因为很多注解他也记不清了。

不过这样正好,就让这义妁研究去吧,就是……有点对不起张仲景老先生。

希望等到几百年后,您老能自己再创新一本出来吧。

默默地在心里送上一条真挚的祝福,王阮看了看面前药罐的火候,觉得差不多了,就让人取了下来,准备给刘彻他们送过去。

自打刘彻病了以后,平阳公主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望一次,王阮拦也拦不住,只能尽量让她做好防护措施,然后隔得远远的看一眼。

算算时间,这位长公主也差不多该到了,刚好他也有些事情,想问问对方。

然而,直到送进刘彻房中的药碗都已经被送了出来,平阳长公主却依旧不见影子。

这让王阮有些疑惑,就在他想问问门外的护卫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刚走到院门处,便听到了一个男人的怒喝。

“公主这么做,是要将我曹氏一门都葬送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