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1 直观理解通用人工智能
在探讨压缩如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中文房间”是约翰·塞尔(John Searle)在198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用来质疑计算机能否真正理解语言。实验的设想可以通过下面的文字描述。
一个只会说英文,对中文一无所知的人被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个小窗口,还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手册,以及足够的纸和笔。有人从窗口递进来一些写着中文的纸条。房间里的人根据手册上的规则,把这些纸条翻译成中文,并用中文写回去。尽管他完全不懂中文,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他可以让房间外的人认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这就是“中文房间”实验。图1-14为其示意图。

图1-14 中文房间
一个庞大而烦琐的手册说明了这个人的智能水平很低,因为他只能按照手册的指示去做,一旦遇到手册中没有的情况,他就束手无策了。
如果我们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一些语法和规则,那么就可以用一个简洁而高效的手册来指导这个人,这样他就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表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泛化能力更强)。
手册的厚度反映了智能的强度:手册越厚,说明智能越弱;手册越薄,说明智能越强。这就像你在公司里雇用了一个人,他能力越弱,你需要给他的指示就越多;他能力越强,你需要给他的指示就越少。
这个例子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压缩就是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