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织梦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深圳第一课:水泥与油条的战争

1978年5月12日,陈建国的帆布包在绿皮火车上磨出了毛边。他攥着硬座底下的尿素袋,闻着车厢里混合的汗味、泡面味和四川辣酱味,听对面大爷讲深圳“遍地是黄金,捡起来都烫手“。凌晨三点,邻座的大姐把孩子尿戒子晾在他行李架上,他看着戒子上的卡通小熊,突然想起向阳作业本上的涂鸦。

“同志,深圳到啦!“乘务员的搪瓷缸子敲得窗框叮当响。陈建国揉着酸痛的腰站起来,裤兜里的咸鸡蛋早碎成了渣,黏在油纸上像滩黄泥巴。出站口的霓虹灯刺得他眯眼,“深圳特区“四个大字比县城电影院的招牌还亮堂,旁边站着个穿喇叭裤的小年轻,手里举着“招工“纸牌,裤脚卷得老高,露出脚踝上的蛤蟆纹身。

“大叔,基建队招工不?“小年轻叼着牙签凑过来,“包吃住,日结工分,每天五块!“

“五块?“陈建国想起招工启事上的“月薪八十“,心里犯嘀咕,“不是说八十吗?“

“那是技术工!“小年轻上下打量他的破军装,“您这扛过枪的,顶多干小工,搬砖和泥一天五块,爱干不干。“

陈建国刚要开口,肚子“咕噜噜“叫得震天响。他摸出裤兜里的油饼,咬了一口,冷硬的饼渣掉在水泥地上。小年轻突然指着他身后喊:“哎呦,您看那是不是招工处?“陈建国回头望去,只见霓虹灯下攒动的人头里,隐约有面“特区基建指挥部“的红旗——再回头时,小年轻和他的油饼都不见了。

“狗日的小偷!“陈建国骂骂咧咧往招工处挤,帆布包被人踩得变了形。好不容易挤到台前,看见个戴蛤蟆镜的干部正嗑瓜子,面前摆着块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木工、电工、焊工优先,小工满员“。

“同志,我当过工程兵,会开推土机!“陈建国把退伍证拍在桌上。

蛤蟆镜斜睨他一眼,吐了颗瓜子皮:“有操作证吗?“

“操作证?“陈建国挠头,“在部队都是首长教的,没那玩意儿......“

“那不行。“蛤蟆镜挥挥手,“没证只能当小工,去三队报到,往东走三里地,看见冒黑烟的烟囱就到了。“

三里地走得陈建国脚底板生疼。太阳爬上头顶时,他终于看见个巨大的烟囱,旁边堆着如山的水泥袋,几十个工人光着膀子在工地上吆喝,搅拌机的轰鸣盖过了远处的海浪声。

“报告!“陈建国向戴草帽的工头敬礼,“陈建国,前来报到!“

工头嚼着草根上下打量他,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还报告!这儿不是部队,是工地!想干就去搬水泥,一袋五分钱,干不干?“

“干!“陈建国撸起袖子就往水泥堆走,帆布包往地上一扔,突然想起啥似的回头,“同志,咱这儿管饭不?“

工头笑得差点呛着:“管!中午窝头就榨菜,晚上稀粥就咸菜,管够!“

搬第一袋水泥时,陈建国觉得自己像头被拴在磨盘上的驴。汗水顺着下巴滴进衣领,迷住了眼,他抬手用袖口擦,却蹭了满脸白灰,活像唱京剧的大花脸。旁边的河南工友“老槐树“看不下去,扔给他条破毛巾:“憨货!用这个擦,不然一会儿成白无常了!“

“谢了!“陈建国抹了把脸,毛巾立刻变成灰抹布。老槐树蹲在阴凉处卷旱烟,瞅着他笨拙的动作直乐:“兄弟,看你细皮嫩肉的,不像干粗活的,咋想起来深圳?“

“挣大钱呗!“陈建国又扛起一袋水泥,“家里婆娘想换台缝纫机,闺女等着穿花裙子。“

“嘿,巧了!“老槐树一拍大腿,“我婆娘也想要台缝纫机,说是能给村里小媳妇做嫁衣。这年头,谁不想过点好日子?“

中午窝头就榨菜的饭食,陈建国吃得比在部队时还香。工棚里躺着午休的工友,有人用草帽盖着脸哼小调,有人掏出皱巴巴的家书念叨。陈建国摸出帆布包里的全家福——那是临走前在县城照相馆拍的,林春芳穿着压箱底的蓝布衫,向阳举着不知从哪儿借来的塑料花,笑得比过年还甜。

“想家啦?“老槐树递来半块硬邦邦的月饼,“我来仨月了,攒了六十块,再干俩月就能寄回去买缝纫机。“

“你说这深圳,啥时候能盖起高楼啊?“陈建国啃着月饼,望着远处的荒地。

“快喽!“老槐树往地上弹烟灰,“听说香港人带来个啥'按揭'的法子,盖楼跟搭积木似的,刷刷往上长。等咱们这批基建完,这儿准比纽约还热闹!“

下午搬水泥时,陈建国发现了窍门:把麻袋往肩膀上一甩,腰微微前倾,步子迈得细碎些,就不那么累了。老槐树冲他竖大拇指:“行啊,老兵就是不一样,学得快!“

傍晚收工,工头拎着铁皮桶来发钱。陈建国数着手里的两角五分硬币,突然想起林春芳缝在他内衣兜里的小布袋——临出门前,她往里面塞了张纸条,写着“省着花“三个字。

“走啊,去街口吃碗热乎汤面!“老槐树拍拍他肩膀,“今儿我请客,庆祝你第一天上班!“

街口的大排档飘着葱花香味。陈建国盯着碗里油花稀疏的汤面,犹豫着要不要加个鸡蛋。老槐树却大手一挥:“老板,来两根油条!“

“油条?“陈建国眼睛一亮,“这玩意儿在老家可是稀罕物!“

“尝尝!“老槐树把油条掰成两段,“深圳的油条跟别处不一样,外酥里嫩,蘸着面汤吃绝了!“

刚咬第一口,突然听见远处传来哨声。几个穿制服的人推着自行车冲过来,大排档老板脸色一变,大喊:“城管来了!“

陈建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老槐树拽着狂奔。手里的油条掉在地上,沾了层灰,他心疼得直咧嘴。两人躲在巷子里喘气,老槐树抹着汗笑:“咋样?深圳的第一课,刺激不?“

“这......这算啥课?“陈建国看着手里的半根油条,突然笑出声,“跟打仗似的,敌进我退!“

“对喽!“老槐树竖起大拇指,“在这儿混,就得有股子机灵劲儿!明儿带你去见识见识真正的深圳——电灯不用油,电话不用线,还有会说话的铁盒子!“

夜里躺在工棚的大通铺上,陈建国浑身骨头缝儿都在疼。隔壁工友的鼾声此起彼伏,他摸出枕头底下的全家福,借着窗外的月光看了又看。远处传来轮船的汽笛声,他想起林春芳的缝纫机,想起向阳期待的花裙子,突然觉得浑身又有了劲儿。

“春芳,“他对着照片喃喃自语,“再等等,等我攒够了钱,咱也过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

窗外,深圳的夜风裹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工地上的探照灯刺破黑暗,像极了当年边境线上的信号弹。陈建国闭上眼睛,嘴角微微上扬——这一仗,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