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子光武帝刘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种田少年的长安梦

光阴如箭,转眼间,刘秀已到了及冠之年。他生得挺拔俊朗,史载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堪称一表人才。这一年,他忽然决定要远赴京都长安游学,令一家人愕然不已。

此时的刘家,早已没了往日的荣光。父亲早逝,家中生计全靠叔父刘良微薄的退休津贴勉强支撑。刘良虽有心照顾几个侄子,但刘秀和他的兄弟们并非不懂事之人。长兄刘縯虽已成家,却对农活毫无兴趣,整日胸怀“光复社稷”的壮志,不事生产,反倒倾尽家财,广结天下豪杰。刘秀心知大哥的志向,也不多言,默默与二哥刘仲一同扛起了家中的重担。

刘秀与哥哥不同,他从小就对农活用心,田地在他手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在大旱之年,刘家的田地也能有个好收成。不仅如此,他还颇有经商头脑,每次打完粮,都会赶着牛车到周边市镇贩卖。乱世之中,粮食金贵,刘秀为人忠厚,买卖公道,很快就为家里攒下了一笔丰厚的积蓄。刘家的日子渐渐好转,从父亲逝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刘秀不仅会种地,还会做人。他乐善好施,乡里乡亲谁家有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忙,从不说二话。他“品行纯美,有君子之风”,在当地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而他的大哥刘縯,却对这些生计问题毫不在意,只知道用家中的积蓄招待各路豪杰,常常让家中入不敷出。

刘縯的志向确实宏大。他自认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天生龙种,怎能甘心屈居乡野?他每日幻想着有朝一日率领豪杰杀入长安,灭掉王莽,重建大汉天下。他对两个弟弟的“胸无大志”颇为不满,尤其看不起刘秀整日读书种地,常常冷嘲热讽。

有一次,刘縯与一帮朋友畅谈天下大事,言辞慷慨激昂。刘秀在一旁默默听着,忽然说道:“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多读书。”

刘縯听了,嗤笑一声:“大丈夫靠武功闯天下,你整日读书,最多当个经学博士,能成什么大器?”刘秀默然不语,依旧埋头读书耕田。

刘縯见弟弟似乎不为所动,便想再激他一次。一天,刘秀正在田里锄草,刘縯带着一群宗室兄弟和宾客侠士呼啦啦围了过来。刘縯指着刘秀,对众人笑道:“我这弟弟,可真是种地高人,比高祖兄刘仲如何?”众人闻言,哄笑不止。

刘縯又说道:“不过,他再怎么种,也种不出未来。将来大家发达了,当他要饭要到门口的时候,可别装作不认识他。”

刘秀听了,依旧不恼,只是笑笑。他胸无大志吗?当然不是。他何尝不想光复汉室?何尝不想让刘氏再度站在历史顶端?只是他与大哥刘縯不同,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关心一家人的温饱。他深知,若都像大哥那样整日不事生产,家里恐怕早已穷困潦倒,母亲、姐姐和妹妹也都会被饿死。

刘秀心中并非平静如水。他在操持农业、贩卖粮食的同时,也时刻留意着当地吏治与政策,悄悄结交一些有势力的人。他心中早已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路径——到长安求学。他明白,乱世之中,光靠刀剑难成大事,唯有读书明理,方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于是,在一个清晨,刘秀背起行囊,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大哥刘縯站在门口,望着弟弟的背影,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转身继续与朋友们高谈阔论。而刘秀,则带着他的梦想与信念,朝着远方坚定地走去。他知道,未来的路或许艰难,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