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月革命”和阿基诺夫人执政
阿基诺夫人于1986年2月25日就任总统后,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国内局势,团结各派政治力量。她立即成立由萨隆加领导的“研究立即释放政治犯委员会”,下令释放政治犯400多名,其中包括被囚禁多年的菲共前主席何塞·西松和新人民军领导人布斯凯诺(又称“丹特司令”)。随后的几个月中,又接受了160多名菲共人员的“归顺”。从6月开始,经过与菲律宾左派联合组织全国民主阵线的多轮谈判,11月26日双方达成停火60天的协议,自12月10日起生效。政府与全国民主阵线的新和谈从1987年1月6日开始,但不久即陷入僵局。2月9日,政府同南方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的初步和谈也在马尼拉举行,但也进展不大。7月4日,阿基诺夫人签署命令,给予吕宋岛北部有100多万人口的山区5省和著名旅游胜地碧瑶以自治权。
在经济上,阿基诺总统提出减少贫困人数、创造就业机会、公平分配国家财富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冻结没收马科斯及其亲信搜刮来的财产,打破马科斯家族对经济命脉糖和椰子的垄断,组织廉政委员会追查马科斯在国内外隐匿的上百亿美元的非法财产。阿基诺夫人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特批款项3.9亿比索(相当于1.9亿美元)作为农业紧急就业经费,救济贫困农民。1987年4月制定土地改革方案,计划在6年内将390万公顷土地分配给200多万农民,这些土地包括地主拥有的稻田、玉米种植园和政府闲置、没收及征购的土地。7月22日,阿基诺夫人签署土改法令。她还提倡自由经济、改革税收和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发展私人企业和中小企业,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她于1986年9月和11月先后出访美国和日本,寻求经济援助,并积极与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联合国等加强往来,以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援。她的努力收到一定效果,菲律宾的经济出现转机。因此,在阿基诺夫人执政的前5年(1986~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上个5年的-1.75%上升到5.15%;年均通胀率由21.35%下降到7.13%,年均失业率由9.5%下降到8.8%,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59%下降到49.5%。
阿基诺夫人执政后便宣布废除马科斯炮制的1972年宪法,解散国民议会,积极筹组制宪委员会,尽快拟出新宪法。1986年10月16日,新宪法呈送总统。新宪法规定,总统任期6年,不得连任;总统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政府重要职务;实行美式两院制,参议院有24名议员,由全国选民投票选出,众议院有250名众议员,其中200名由各地区选民投票选出,50名由总统直接任命;军队不得干政,不得支持任何政党;美国的军事基地维持到1991年协定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再延长;实行经济开放政策,鼓励外资进入,鼓励和负责实行公正的土地分配;将穆斯林聚居的棉兰老和北吕宋中科迪勒拉地区划为特别自治区。
1987年2月2日,菲律宾举行全民投票,结果以76%的支持率通过新宪法。5月11日,菲律宾举行国会参众两院选举,人民权力党(以民主党为主,加上自由党萨隆加派、民族民主同盟劳雷尔派组成的联合阵线)、民主大同盟(反对党派的联合阵线)、新社会运动党(代表马科斯)、人民党(菲共所支持的左翼力量)等四大阵容参加了选举。这次选举是阿基诺总统执政以来,也是自1972年马科斯实行军管以后的首次国会选举,意义重大。6月25日,选举署正式公布参议院选举结果,执政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在国会24席中占据22席,霍维托·萨隆加当选参议长。6月底众议院选举也得以完成,选出了191名众议员(缺9名),其中执政党和独立派人士获得162席,拉蒙·米特拉当选众议长。7月27日,参众两院举行开幕仪式,结束了总统政令治国的时代。1988年1月18日,菲律宾举行了地方官员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