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埃斯特拉达执政时期
1998年5月11日,菲律宾举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大选。此次选举是少见的同时选举产生新一届正副总统和国会绝大多数议员,因而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5月29日,国会联席会议提前宣布选票的统计结果。在2690万张有效选票中,菲律宾民众战斗党候选人、副总统埃斯特拉达(Joseph Estrada)以遥遥领先的40%的得票率(1070万张)获胜。其主要竞争对手——执政党候选人、众议院议长德贝尔西亚仅获得426万张选票。拉卡斯党的副总统候选人阿罗约的得票率更是高达50%。根据宪法,埃斯特拉达于6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出任菲律宾第九任总统,阿罗约出任副总统。最初,支持埃斯特拉达的政党联盟只获得众议院208个直选席位中的60席,但在1998年底,埃斯特拉达领导的党易名为“菲律宾人群众党”之后,在众议院占据绝对优势。
埃斯特拉达上台后,面临着稳定国内政局、发展经济、整顿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菲律宾政坛派别林立,执政的人民力量党虽然在总统选举中失利,但凭借其强大实力,在国会和地方政府选举中占据一定优势。埃斯特拉达当选总统仅凭相对优势,如何处理好与国会的关系、树立中央政府的权威是他面临的重大考验。在金融风暴的打击下,1998年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0%,GDP增长率不超过3%,失业压力不断增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的风险增大。另外,社会治安严重恶化。自1997年以来,菲律宾共发生200多起绑架案件,其中大多数是针对上层企业家尤其是华人富商的。一些政府人士公开承认,50%以上的绑架案件背后与警察和军人有关。
针对上述情况,埃斯特拉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组建包括银行家、企业家和律师的阵容强大的经济顾问班子,挑选多位著名专业人士担任总统府文官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组成实力强大的内阁班子;精简、撤销贪污腐败严重的政府机构,建立廉洁政府。第二,大力发展农业,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先解决失业问题,推行倾向贫民的新就业计划。第三,改革税收体制以增加国家收入,降低部分税收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银行利率以缓解国内制造部门的债务压力,扶植出口企业;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放松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第四,重视改善社会治安状况,严抓警察队伍纪律整顿,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第五,推行以发展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宗旨的外交战略,强调与东盟国家合作,重新审议菲美军事协议,减少美国对菲律宾内政的干涉;加强菲日政治与经济对话,吸引日本投资。
但是,埃斯特拉达随意处事的风格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并最终破坏了政府的稳定。此外,埃斯特拉达还任人唯亲,使一些不称职的人占据政府的重要职位。2000年1月,总统本人也深陷股市丑闻,被指试图阻止证券委员会对其一位密友涉嫌操纵股票价格和进行内部交易进行调查。3月,社会上因对政府腐败不满出现大规模“沉默抗议”活动。4月,南部的犯罪团伙“阿布沙耶夫”在巴丹岛绑架了来自5个国家的21名外国游客作为人质,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10月,埃斯特拉达被指控每月接受博彩业几百万比索的贿赂,并收取烟草税回扣1.3亿比索,再度引发强烈的政治风暴。
面对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副总统辞去内阁职务,领导反对党联盟公开要求总统辞职。他们一方面组织大型示威集会和罢工,另一方面推动国会众议院于2000年11月13日通过对总统的弹劾动议,并将该动议提交参议院。参议院的弹劾法庭于12月7日开始审理此案,但支持总统的参议员拒绝出示其贪污罪证,11名由众议员组成的检控官集体辞职,并引发反埃阵营群众连续几天游行,逼迫埃斯特拉达辞职。这是自1986年马科斯下台和其后3年多次发生流产政变后,十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武装部队高度戒备,金融市场陷于崩溃,学校关闭,一片风声鹤唳。
军方在关键时刻倒向反对派和民众一边,造成局势突变。2001年1月19日,反埃群众在马尼拉发动数十万人的大游行,要求总统辞职,各种有关政变的谣言满天飞。埃斯特拉达发表电视讲话,建议国会5月提前进行总统大选,他本人不再参加新的选举。但以阿罗约为首的反对派不答应。在双方僵持之际,军警最高领导人——国防部长梅尔卡多和武装部队总司令雷耶斯突然宣布撤销对总统的支持,内政、财政部长等多名内阁成员也宣布加入反埃阵营。埃斯特拉达见四面楚歌,大势已去,不得不宣布放弃总统职位。
雷耶斯事后表示,军方做出上述决定的动机是“不能让局势演变成为流血事件”,使局面难以收拾,同时,他们要维护军队的声誉,不愿与人民对立。但也有舆论指出,军方是在得知美国表示要“尊重菲律宾人民的游行示威自由”的消息后才倒戈的。分析认为,菲律宾在短短15年内两度发起“人民的力量”革命,成功推翻贪污敛财的总统,并非单纯因为人民的力量不可侮,而是因为两名倒台者均遭到美国及菲律宾军队这两个亲密盟友的遗弃,充分表明菲律宾政治始终摆脱不了军方和美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