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该书有着严谨而通俗的常理性推断
用典型案例来说明制度变迁对国家的影响,对读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制度设计和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比如一个新社区没有通邮,是因为没有管理组织来考虑协调设立收发室,尽管住户有反映,但由于住户并非同属一个单位,缺乏有权威的组织来协调,于是公众想到了政府,如果没有政府组织协调,永远都难以通邮。这里引出了“公共物品”概念,公共物品是大家共享的,没有排他性的特征。而“私人物品”则相反,比如一个商品甲占有了乙就没了,有明显的排他性。这从产权界定的角度很好理解,“私人物品”的使用权非常明确。“公共物品”很复杂,小到路灯,大到国家安全,都需要专门的建设、管护以及不断的质量提升,所以公共产品涉及公共事务,需要公共机构才能解决,因为只有公共机构才可能去办公共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考虑涉及大众的每件事都让大家集中讨论来决定,但这样做太不经济,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就不能做,“公共产品”就不可能产生。
所以,就“公共产品”而言,只有公共机构做才既经济又有效率。但政府都能做到吗?这里引出的新问题是如何确保政府的公共特性,做到既要有权威,又不沦为官僚机构。从我国的实践看,政府在供应公共产品上要有效率并非易事。要提高效率,其核心是避免政府的不正当行为,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会引出一系列问题:公共产品一定要由政府来组织生产吗?公共产品的供应如何做到公平有效?如何杜绝公务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等等。书中的大量案例使读者深切体会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读到此,笔者也不禁联想到当下人们普遍诟病政府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要求政府下放权力,中央政府也反复强调“放管服”要到位。
其实问题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从政府公共职能出发,从公众所关注的公共服务产品来看,政府手是伸得太短,有些是不到位,还需要政府把手伸出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但对于众多的经济和微观领域,政府有时手又伸得太长,需要转变职能“壮士断腕”,把手缩回来。这就是“管和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