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自古以来,中国生药就供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效用优秀,早为各国学者所重视,如当归、大黄、麻黄等,早被欧美各国大量捆载而去。东邦日本吸收我国古代文献研究汉药尤为努力,经化学分析、药理实验,抽出有效成分,制成新药,供临床应用者已不在少数。
为什么“庖人不治庖,尸祝越俎而代”!我们应认识到我国长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医药未得到提倡。即使少数学者有志研究,也不为人们所重视。现在人民政府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前提,新中国的建设到处呈现着蓬勃的气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团结合作”的医药方针,药界以“生产自给”为原则,以前势同冰炭的中西医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中医师都心悦诚服地在参考学习现代医学,西医师也开始研究中医中药了,这确是“团结合作”的最好象征。
编者是临床中医师,但也热衷于中药的研究,并且一贯主张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和研究中药、也就是采用临床实验统计方剂和中药的疗效。1938年,编者曾写过一本《临证实用药物学》,试图把中药应用到现代医疗上。该书只印了一版,虽然有许多读者和几家书店来信询问再版,我自己觉得不甚满意,打算把它彻底修改后再印,卒以碌碌无睱,一直搁置到现在。
今年初,老同学陈仲达君来此,我和他谈及要重新编辑一册比较完整的中药书,他很赞成,力促早日实行,并愿意协助我做好这项工作。
我一边分类整理传统的本草资料,一边广为搜求新版医药杂志上有关中药的文献,开始进行编纂,并将书名定为“现代实用中药”。为了沟通中西新旧,特于效用项下分为1、2两部分:第1部分尽量采用现代医学名词,以冀新用途的开展;第2部分则载古本草的主治,以便传统经验的探究。,感到有些问题难度较大,例如植物的科属和学名,因近缘植物的种类甚多而混淆错误,不可究诘;又如古本草所载的药物,和现在药店所售的材料未必尽同,例如银柴胡、潼蒺藜等,不胜枚举。另外,我国有关中药成分研究的参考资料尚少,有的只是日本学者的报告,而他们研究所取的材料又未必尽是我国的生药。诸如此类,不是我们中医临床医师所能解决。虽经多方考察,屡次修改,但疏漏错误势必难免,欢迎大家切实指教,容后陆续更正。
本书之成,陈仲达君协助之功最巨,如文献的节录、材料的整理、索引之排比、目录之编订等,悉赖其力。而成分之核定,外文名词之注以中文,承蒙苏州东吴大学叶克强先生担任,在此谨志谢忱。弟子金怀仁、钱吉门、殷企仁、杨孝先、杨汉权、毛剑华、吴甫祥、小儿达智等助理编校,大资帮助,附志以留纪念。
1951年11月叶橘泉序于苏州存济医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