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梅关古道
天启二年夏末,天气稍凉,黄虞龙收拾好行囊,向县学告了假,外出游学。
他深知,乡试落第,《四书》、《五经》等内容固然并未熟透,需再狠下功夫苦读,而《策问》更是自己短板。时世浊乱,国家危难,百姓水深火热,如何靖难救国?如何保境安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没有历练,没有视野,思考自是肤浅,救国救难,终是纸上谈兵,又焉能入考官法眼?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日渐年迈,阿爸年已花甲,阿妈也已57了。虞䕫跟虞龙道:“弟呵,家族的兴旺发达就指望你了。你尽管外出游学得了,放心,我多点回家就是。”青荷也道:“放心吧,家里还有这么多年轻子侄呢。”虞龙点头,心中却是不忍,然自己已是而立之年,再不走出去,就迟了。
余辉夕照,凉风送爽,虞龙与青荷漫步河边。虞龙轻抚妻子脸颊,道:“黑了,瘦了,皮肤也粗了,辛苦你了。”再摩挲她手掌,觉着上面全是茧,心疼道,“真难为你了。”青荷笑道:“种田人家,哪有没手茧的。你再看,我可是壮了,结实了。反倒是夫君你,埋首苦读,瘦了,得注意身体才是。”虞龙点头道:“是呵,只顾读书,四体不勤了。”
青荷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如此乱世,夫君出门在外,得处处小心才是。”虞龙道:“放心,没事的。”青荷叹气道:“夫君会武功就好了。”虞龙笑道:“是呵,是个武秀才就好了。还好,农家出身,粗重活干多了,身体底子还在,莫担心。”
青荷无意间提醒了虞龙,他交待青荷,要请个武术先生,教孩子们习练武功,乱世,武功防身呵。青荷点头应诺。
天黑了下来,星光璀璨。这满天的星斗呀,就在头顶,仿佛伸手可摘。大仍新村,方圆数里并无其他村落,以往彼起此伏的鸡鸣狗吠声,已不可闻,只有风的声音,和昆虫的鸣叫,多静呀,多美呀。
陆桂芳特地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好教儿子出门事事顺利。阿爸阿妈千叮万嘱,没法子,虞龙只好从亲朋家属中,挑了个20岁出头的身体壮壮的小伙做随从。虞龙再一次交待青荷,一定要请一个武术先生教孩子们习练武功,村里其他小孩和年轻人都要一起习练,众人齐声应诺。
虞龙与随从黄小松一早出门,在西江边租了条渔船横渡至西樵,步行至三水,然后坐船沿北江逆水而上,经清远、英德,至韶州。再沿浈江上行,经始兴,至南雄。时已过大半月矣。
这一路走来,并没有见着太大的异样,农民耕作,早出晚归;小商贩售货,大声叫嚷,大抵跟大仍村、六湾村、阮埇村差不多,只是越往上走,越显山区,越是荒凉。只在转换船只,或上岸投宿时,因多在城镇,才见着多少繁华,便有了那肇庆府的味道了。
这日到了南雄,见人来人往,甚是热闹,知已近梅关,虞龙便放慢脚步,停了下来。问了路程,得知离珠玑巷尚有30余里,便找了家客栈投宿。见天色尚早,虞龙和小松便出去溜达下。这地方初看上去倒也有些少繁华,那各不相同的口音,教人知道,这里是南来北往的地方,只是天色稍暗,那店铺便早早关了门,街道上一下子变得冷清了,只有那热热的风,在呼呼地吹。
虞龙见也没什么好看,也便回到客栈,早早安歇。次日一早,起来吃了早点,便又赶起路来。
午时,二人来到珠玑巷。珠玑巷,名闻遐迩,虞龙自是知晓的。腹中正饥饿,二人进了家临街小店,吃起午饭来。
眼前这小镇,看起来竟是比那南雄府还要热闹些。一条长长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一字撒开。店铺后边,一条一条的小巷,纵横十字,满是屋舍。边上好些空旷地方,一些房屋正在忙碌地兴建。街上巷里,人群如织。一些行人,背着包裹,拖儿带女,步履疲倦,蹒跚而来。南腔北调,满满地从街巷里飘飞,很显然,他们多是从北方南下。
小松望着街上人群,问:“叔,一个小镇,竟有这许多人,比我们县城还要繁华,这什么地方呀?”虞龙嚼下一块萝卜干,道:“南雄,珠玑巷,梅关古道,这些地方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眼看来得真实。这里,是中原入岭南的主要通道。这些人,多是从北方逃难迁移过来的吧。想来,中原的乱,超出我们的想象。”
小松道:“叔,那我们回去吧!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路途凶险呀。”虞龙叹一口气,道:“如果太平盛世,我出来干什么。我就是要看看,我们的国有多乱,我们的百姓有多苦,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们能做点什么。”小松睁着眼睛,甚是茫然。虞龙又嚼下一块萝卜干,不再言语。
虞龙决定在这里逗留下。当下找了家客栈,办理好入住后,便出门闲逛。他们专往人多的地方跑,问那些背着行囊的人,问那些拖儿带女的人,问那些正在建房子的人。这些人或来自贫苦,或来自官宦,或来自豪富,此刻都是逃难的模样,并无太大分别。与虞龙所想不差,中原的乱,超乎想象。
天启元年(1621)三月,努尔哈赤率重兵先后攻克沈阳、辽阳,朝廷将官多战死,士卒望风逃。九月,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父子作乱,攻合江、纳溪,破泸州,攻成都,建号为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洛阳府、开封府地震,百年之未遇,倒坏民居无数。二月,贵州水西宣慰司安位被叔父安邦彦挟持反叛,以应奢崇明,破安顺、平霸、霑益、龙里等处,攻贵阳。
战乱,最受伤的便是百姓了。能逃则逃。逃到最南最南的岭南去。那里,梅关古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里,没有兵荒马乱,山高林密,世外桃源。
逃难到这里,真的是可以松一口气了。就在这里安家,或者,歇一歇,继续南下,到离中原、离战乱更远的地方。
晚上,听着或远或近的小儿哭闹声,或男或女的叹气声,或老或嫩的咳嗽声,虞龙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不断问自己,百姓缺衣少食,流离失所,是什么导致了事情的发生呢?是皇上不够圣明吗?是朝廷官员不够努力吗?是天灾人祸吗?还是官员根本就没有想过老百姓?亚圣教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可有法子?
在珠玑巷逗留了两天,虞龙继续北上。一早赶路,晌午过后,已至梅关古道。庾岭险绝,峭壁万丈,便如于崇山峻岭间,千锤万凿,长长的窄窄的山路,如丝如线穿过。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出入岭南,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趁农闲征集民夫,开凿工程。其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古道长三十余里,宽达十数尺,成中原与岭南连接的主要通道。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自盛唐开元始,南来北往经梅关古道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古道上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道旁遍植松树、梅树,春夏秋冬,或红或白,或青葱草绿,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
虞龙行走在这古道间,身旁青葱草绿,脚下嶙峋千钧,脑中泛现起九百年前张九龄千锤万凿挥汗如雨的情景来,心中慨叹不已:张曲江,一代贤相,为国为民,造福子孙,吾辈楷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