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培临床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案举隅】
朱某,男,35岁。新疆地质机械厂干部。1980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

两天前出差外地,食凉后出现腹痛,腹泻,大便脓血,迅即归来在我院门诊大便镜检报告:红细胞60~70个/HP,脓细胞40~45个/HP,吞噬细胞(+),诊断为“急性菌痢”。于6月25日收传染科住院治疗。予卡那霉素及香连丸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遂邀李老会诊。

诊查:

发热,全身不适,腹痛,大便中带有多量脓血,每日20余次,伴里急后重,纳差,口渴不欲饮,苔白,脉细滑数。

辨证:

急性细菌性痢疾;湿热痢疾,湿热积滞肠间。

治法:

清热利湿,佐以调气。

处方:

白头翁15g,秦皮12g,黄芩、白芍、槟榔各10g,木香、川黄连、大黄各6g,葛根、旱莲草各25g,马齿苋30g。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热服。

7月6日二诊:

服3剂后,大便减为每日3~4次,为少许黏液便,腹痛减。上方加罂粟壳10g,通涩并用。4剂后,大便次数减至1~2次/日,略稀,镜检正常,今日出院。

7月9日三诊:

2天后复发,再度入院,立邀余第二次会诊,症见低热,腹痛,腹泻,脓血便4~5次/日,舌质红,苔中厚黄腻,脉细濡数。证属湿热未尽,仿初诊法治之。

处方:

白头翁15g,秦皮12g,白芍、川黄连、槟榔各10g,木香、大黄各6g,马齿苋、旱莲草各30g,甘草3g。6剂。服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好转,大便3~4次/日。上方去大黄,服5剂后,大便减为1次/日,软便成形,于7月31日出院,随访迄今未复发。

【按语】

本案以其脉症,湿热痢疾当属无疑。《医门法律》云:“凡治痢不分所受湿热多寡,辄投合成丸药误人者,医之罪也”,所以然者,痢由湿热内蕴,不得已用苦寒荡涤,宜煎不宜丸,丸药不能荡涤。故初起邪势乖张之际,香连丸缓不济急,且药不胜病,了无寸效。《医学入门》曰:“无积不成痢”,治当因其势而利导之,通因通用为正治之法。方选白头翁汤、香连丸与葛根芩连汤加槟榔、大黄导滞,益以马齿苋、旱莲草以其长治于血痢也,白芍和血,佐甘草乃解痉止痛,名方芍药甘草汤已寓其中耳。盖方药与病机合拍,初投即效,便次锐减,若续投之,湿热除,痢自止。但此时患者因工作很忙,再三要求出院,思及赤痢已去,通涩同用亦古人倡用之法,如《证治要诀》曰:“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随即误加罂粟壳,前症复燃。观是例可知。先贤“痢无止法”之言洵非虚妄之谈,仅凭一家之言孟浪兜涩,闭门留寇,实欲速则不达也。李老不无感慨:吾临证痢疾多矣,竟犯此禁,虽仅此一例,实也不堪回首。虽踵原方易辙通因通用挽治成功,于此附录以自鉴,亦警示来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