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焚书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焦弱侯〔1〕

“说法教主”四字真难当〔2〕。生未尝说法,亦无说法处;不敢以教人为己任,而况敢以教主自任乎?唯有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自五十六岁以至今年七十四岁,日日如是而已。关门闭户,著书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今以此四字加我,真惭愧矣!

因思每郡国志有乡贤必有名宦〔3〕,又有流寓者〔4〕。以贤人为国之宝,有乡贤可载则载乡贤,以为一邦之重;无乡贤则载名宦,亦足以为此邦之重;若无乡贤,又无名宦,则载流寓之贤,亦足以重此邦。则如生者,虽不敢当说法之教主,独不可谓流寓之一贤乎?可与麻城之乡贤名宦并声于后世矣,何必苦苦令归其乡也。是岂无忘宾旅与柔远人之意哉〔5〕!果若是,则邵康节当复递归范阳〔6〕,白乐天当复递归太原〔7〕,司马光当复递归夏县〔8〕,朱文公当复递归婺源〔9〕,不宜卒葬于沙县之乡矣〔10〕。生虽不敢上同于诸大贤,独不可比拟于诸贤之流寓乎?天下一家,何所而非乡县,恐不宜如此大分别也。

且夫圣人通天下以为一身,若其人不宜居于麻城以害麻城,宁可使之居于本乡以害本乡乎?是身在此乡,便忘却彼乡之受害,仁人君子不如是也。既不宜使之说法为教主于麻城,而令其说法为教主于久去之乡县〔11〕,是重他乡而藐视目前,亦又太远于人情矣!此等见识皆生所不识,故敢与兄商之,以兄彼师也。

注释

〔1〕本文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写于麻城。 焦弱侯:即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又字从吾、叔度,号澹园,又号漪园,著文亦常署漪园子、澹园子、澹园居士、澹园老人、太史氏等,有时偶署龙洞山农。学者多称澹园先生。其籍贯为南京应天府旗手卫,但他的上世是山东日照人,因此,焦竑自称乡贯,有时言金陵、江宁、上元(皆南京异称),有时言琅琊(山名,在今山东日照、诸城东南海滨,因秦始皇在此建有琅琊台并刻石而著称,这里代指日照)。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为翰林院修撰。后因议论时政被劾,谪福宁州(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同知。焦竑本是耿定向的学生,但后来思想上深受李贽的影响,二人成为挚友。曾为李贽的《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作序。著有《澹园集》、《焦氏笔乘》、《焦氏类林》等。《明史》卷二八八、《明史稿》卷二六九、《明儒学案》卷三五、《罪惟录》卷一八、《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居士传》卷四四、《江南通志》卷一六五等有传。 本信是李贽由山西经北京回到麻城龙潭湖后所写。当时,李贽本想安心著述,不意反对他的人仍然不肯善罢甘休。李贽借信中与焦竑讨论商证之机,对那种诬李贽为“说法教主”,以及要对之递解回籍之议进行了驳斥。文章旁征博引,层层论证,深刻细析,将“此等见识”的荒谬与无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借信以论的手法是其书信的一大特色。

〔2〕“说法”句:万历二十八年(1600)秋,李贽在龙潭湖时,有人诬李贽为“说法教主”,并风言要把他递解回籍。

〔3〕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和国,一直延续至隋始废国存郡。后因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志:方志,地方志。

〔4〕流寓者:流落他乡居住的人。

〔5〕宾旅:客卿,羁旅之人。 柔远人:这里指安抚远方寄居之人。

〔6〕邵康节: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少随父徙居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自学。出游河、汾、淮、汉,从学于李之才,传其《河图》、《洛书》象数之书。北宋哲学家。晚居洛阳,卒谥康节。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宋史》卷四二七、《藏书》卷三二、《宋元学案》卷九〇等有传。

〔7〕白乐天: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童年避战乱,曾居越中。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刑部尚书等职。元和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唐代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著有《白氏长庆集》。《旧唐书》卷一六六、《新唐书》卷一一九、《藏书》卷三九等有传。

〔8〕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立志编撰《通志》,神宗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后退居洛阳,专事《资治通鉴》的编纂。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宋史》卷三三六,《藏书》卷三四,《宋元学案》卷七、卷八等有传。

〔9〕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见《答马历山》注〔45〕。

〔10〕“不宜”句: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后徙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沙县,今福建沙县,与尤溪紧邻。

〔11〕久去:久久离开。李贽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离开故乡泉州,出任河南辉县教谕,到写此信时已四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