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陶石篑〔1〕
通州马侍御〔2〕,经世才也,正理会出世事业而乏朋侣〔3〕,然异日者断断是国家获济缓急人士〔4〕。吉州太和王大行〔5〕,非佛不行,非问佛不语,心无二念,动无杂思,他年一尊释迦是的〔6〕;不然,亦上品化生矣〔7〕。今世参禅学道未见有勇猛精进过此者。承天之陈〔8〕,旧日徽州太守也〔9〕,用世事精谨不可当〔10〕,功业日见烜赫,出世事亦留心,倘得胜友时时夹持〔11〕,进未可量。此京师所亲炙胜我师友如此〔12〕,其余尚多,未易笔谈。梅客生虽眼前造诣胜是三公〔13〕,但负其奇迈〔14〕,少许可,亦终为经世士耳〔15〕。
接手教即同见面〔16〕,接见令兄即同见公。外《净土诀》一本附奉〔17〕。
注释
〔1〕此文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写于北京。本年九月,李贽到北京寓居西山极乐寺,当时陶石篑已归故里。适值其兄来京,陶石篑托兄带来了询问京中师友情况的信函。李贽复此信并寄去《净土诀》一书。 在此信中,李贽对马经纶、王大行、陈新学、梅国桢等几位好友的情况作了简复,对各位师友的才力和功业充满了赞叹和钦敬之意。 陶石篑(1554~1608):原名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历官翰林院编修、正史纂修官、翰林院侍讲等。著有《歇庵集》、《天水阁集》等。《明臣言行录》卷七三、《明史》卷二一六、《明儒学案》卷三六等有传。
〔2〕通州:今北京通州,明代属顺天府,俗称北通州。 马侍御:即马经纶(1562~1605),字主一,号诚所,北通州(今北京通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官肥城知县、河南道监察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因抗疏神宗罪贬言官而被削职为民。李贽好友,曾就李贽问学。李贽晚年就寓居其家。在李贽遭迫害时,他还不远千余里将李贽由商城黄蘗山接至北通州家中。李贽被捕入狱后,他又挺身营救,并向当道连上数书,为李贽辩雪;李贽死后,他收尸安葬。后三年,亦病卒,门人私谥闻道先生。著有《马公文集》。《明史》卷二三四、《明史稿》卷二一四等有传。
〔3〕理会:治理、料理。 出世事业:修行佛法的事业。出世,佛教用语,指出家修行求道。
〔4〕断断:确实,决然无疑。 获济:得以成功,能够济事。
〔5〕吉州太和:今山西吉县。 王大行:未详。
〔6〕释迦: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是的:一定是。的,表示肯定。
〔7〕上品:佛教谓修净土法门而道行较高者,命终化生西方净土后所居的高等品位。 化生:佛教所谓“四生”之一。指无所依托,借业力(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而忽然出现者,如诸天神、饿鬼及地狱中的受苦者。
〔8〕承天:今湖北钟祥。 陈:即陈新学,字正甫,一字志寰,景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徽州知府。后历官山西督学、济宁巡道、福建右布政、浙江左布政、山西巡抚、户部尚书等。《天门县志》卷三〇有传。
〔9〕徽州:今安徽歙县。
〔10〕用世:见用于世,为世所用。 精谨:精勤而谨慎。
〔11〕夹持:夹辅、匡助。
〔12〕京师:指北京。 炙:熏陶、教诲。
〔13〕梅客生:即梅国桢(1542~1605),字客生(一作克生),号衡湘,麻城(今湖北麻城)人。隆庆元年(1567)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等。李贽好友,曾为李贽《藏书》、《孙子参同》等作序。著有《燕台集》、《西征草》、《西征集》、《梅司马遗文》等。《明史》卷二二八,《明史稿》卷二一二,《黄州府志》卷一四,《麻城县志》康熙版卷七、乾隆版卷一六、光绪版卷一八、民国版《前编》卷九卷一五、《绪编》卷一四等有传。 三公:明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14〕奇迈:超群出俗。
〔15〕经世:治理国家大事。
〔16〕手教:即手书,对来信的尊称。
〔17〕《净土诀》:李贽所著,共四卷。其内容为“集诸上圣劝人修净土诀”,有些文字后附有李贽的评语。存《李卓吾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