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从财务报表数据及相关信息中获取符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分析目的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给予具体、有效的帮助。这些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主要包括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也称财务报表分析主体。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但是单纯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地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大小,我们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特点

1.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分析研究过程”,而非计算过程

财务报表分析,不是报表计算,重点在分析。它是基于财务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并基于分析数据给出认识与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光要看财务报表的数字,也要计算,还要发挥推理想象能力,看到数字背后隐藏的原因、财务后果,这样才能对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评价。

2.财务报表分析既有分析也有综合

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做出某种判断(包括评价和找出问题),为财务信息需求主体的决策服务。中间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由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等认识事物的步骤和方法组成。其中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3.财务报表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项目及其质量加以分析和考察,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战略执行、决策管理及发展趋势,为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公司概况分析、企业优势分析(地域、资源、政策、行业、人才、管理等)、企业战略分析、金融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等。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所依据的分析信息来源不只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主,还包括企业的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内部管理报告、行业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及其目的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即企业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包括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企业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多元产权主体密切相关,但不局限于企业的产权主体。在多元制产权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下,不同的产权主体拥有不同的产权利益,这就造成他们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1.股权投资者

企业的股权投资者包括企业的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最根本目的是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但是投资者仅关心盈利能力是不够的,为了确保资本保值增值,他们还应研究企业的风险水平、经营效率、发展能力。只有投资者认为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的现有投资者才会保持或增加投资,潜在投资者才会把资金投向该企业;否则,企业现有投资者将会尽可能地抛售股权,潜在投资者将会转向其他企业投资。另外,对企业现有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分析也能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行使股东权利,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因此,股权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风险水平、经营效率和发展能力。

2.债权投资者

企业债权投资者包括为企业提供借款的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以及购买企业债券的单位与个人等。债权投资者不能参与企业管理,只拥有按期收回债权本金及利息的权利。作为企业债权的所有者,他们十分关注持有债权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而收益的大小又与其承担的风险程度相适应,通常偿还期越长,风险越大。债权的安全性首先取决于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信誉程度,其次取决于借贷市场利率的变化;债权的收益性取决于债务人的盈利能力。因此,债权人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信誉程度、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3.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

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是企业内部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经理人员是指被所有者聘用的、对公司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团体,有时称之为“管理当局”。经理人员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经理人员可以获取外部使用人无法得到的内部信息。他们分析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报表。企业经营者主要指企业的经理以及各分厂、部门、车间等的管理人员,经营者受所有者所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其受托责任要求其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从对企业所有者负责的角度,他们首先关心盈利能力,这是他们的总体目标。此外他们还关心盈利的原因及过程,如资产结构分析、营运状况与效率分析、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分析、支付能力与偿债能力分析等。通过此类分析,他们可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盈利水平保持持续增长。因此,经营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合理性、有效性和趋势性。

4.公司员工

公司员工不仅关心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而且关心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期待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薪水。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公司员工可以了解工资、奖金状况,公司的福利保障程度,员工持股计划的执行和分配状况等。

5.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使用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对企业负有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工商、审计、国资、社保、证监会等部门,它们主要通过定期了解和检查企业的财务信息,把握和判断企业是否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维护正常、公平的市场秩序,保证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6.其他利益相关者

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业务往来相关单位,如客户、供货商、顾客、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公司的信用状况。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业务单位可以判断公司的商业信用和财务信用,顾客则通过分析公司的整体信用借以判断公司的产品质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对异常项目实施更细致的审计程序。注册金融分析师利用报表分析的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经济学家也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来解释和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是揭示和反映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或财务活动的效率等方面。因此,财务报表阅读和分析的内容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提供了最重要的财务信息,但是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直接使用报表上的数据计算一些比率指标得出结论,而是先尽力阅读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明确每个项目数据的含义和编制过程,掌握报表数据的特征和结构。

从应用角度上讲,财务报表分析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

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是指对报表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组成、利润的形成以及现金流量的来源,深入探究企业财务结构,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能力及财务质量。例如,通过观察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可以明确企业当前是否面临较大的流动风险,是否对长期资产投入过少,是否影响了资产整体的盈利能力,等等。

2.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

在取得多期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依据企业连续多期的财务报表,以某一年或某一期间(作为基期)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各期各项目相对于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状况,观察该项目数据的变化趋势,揭示各期企业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财务报表的质量分析

企业披露的最主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涵盖了6个会计要素和现金流量状况。对于财务报表的质量,张新民教授(2001)将财务状况质量的概念界定为:企业财务状况(局部或整体)质量是按照账面金额进行运转(如资产)或分配(如利润)的质量。这就是说,企业财务状况质量指的是财务报表中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基本运行状况的质量。他认为:“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就是对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质量和现金流量表质量进行分析,至于财务质量,则可以做更加广泛的理解:既可以将其理解为财务状况质量,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包括财务状况质量和财务管理质量等内容。如果对财务质量做较为狭义的理解,则专指财务状况质量。”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张新民教授的观点,对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质量不加以严格区分,视为同一概念。为简化表达,将财务状况质量简单表达为财务质量,企业财务质量分析就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分析。财务状况是体现在基本财务报表上的,因此,对基本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质量分析,就是对企业财务质量的分析。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我国企业的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涉及股东入资、利润积累和利润分配等内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含的质量分析内容可以体现在资产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和现金流量质量分析中。因此,本书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遵循“资产创造利润,利润带来现金流量”这一基本逻辑关系,分别就资产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和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等内容展开研究。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在对财务报表进行解读并熟悉企业财务报表所揭示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表内或者表间的各项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计算出的一系列反映企业财务能力的指标。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的核心内容,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财务比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关系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企业使用负债融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如果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相关利益人会受到损害,所以人们应当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对两种偿债能力的关注点不同。企业偿债能力不仅与偿债结构有关,还与企业未来收益能力联系紧密,所以在分析时应结合企业其他方面的能力一起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也叫获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首先,利润的大小直接关系企业所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所以,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次,盈利能力还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未来获取利润的能力。最后,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业绩。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当明确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和结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盈利能力的未来可持续状况。

3.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资产运用、循环效率的高低。如果企业资产运用效率高、循环快,则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收益,减少资金的占用和积压。营运能力分析不仅关系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营运能力分析,经营者可以发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不足,挖掘资产潜力。营运能力分析包括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两部分。

4.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发展的内涵是企业价值的增长,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企业收益能力的提升,即净收益的增长。同时企业发展能力受到企业经营能力、制度环境、人力资源、分配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还需要预测这些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将其变为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表示。总之,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过程。

(三)财务综合分析

在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应当给企业相关利益人提供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否则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劣状况难以评价一个企业的总体状况。财务综合分析就是解释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及效果的结论,说明企业总体目标事项的情况。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财务体系法、沃尔评分法等方法。

(四)业绩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企业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业绩评价是以财务信息为主体进行的,财务报表是财务信息的载体,业绩评价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