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生必读古诗文(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注釋】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稱,與詩歌內容沒有直接關係。

 葵( kwai4〔攜〕 kuí):古代一種蔬菜,即「冬莧菜」。

 朝( ziu1〔焦〕 zhāo)露:清晨的露水。晞( hei1〔希〕 xī):蒸發,弄乾。

 陽春:温暖的春天。布:這裏同「佈」;佈施,給予。德澤:恩惠。

 秋節:秋季。

 焜( kwan1〔昆〕 kūn)黃: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焜,顏色變淡。華( faa1〔花〕 huā):這裏同「花」。

 川:河流。

 復:再次。

 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老大:指年老。徒:白白地。

【解讀】

本詩先用園中葵菜作比喻,說明春天萬物蘇醒、秋天草木凋零的道理,並以河水流到海後不會回來為例子,勸誡人們要珍惜光陰,努力向上,不要等到老了之後才後悔。

園中的葵菜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中,生長得十分茂盛。陽光灑在大地上,萬物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前四句描寫春天時萬物競相生長的景況,實際上也寓意着人在少年時應努力吸取養分,努力向上,讓自己得以成長,否則老了之後就只能悔恨抱怨。其後四句以比喻手法,寫草木到了秋天只能凋零,河水入海後不能回頭,寓意人不努力,到老年也將一事無成,在悔恨中度日。最後兩句帶出了詩人的感受:青年人應珍惜光陰,奮發努力,不要等年老時才後悔莫及。

【文化知識】

起興

又叫「興( hing3慶〕 xìng)」,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先說其他事物,以引出要介紹的事物或者要說明的道理,一般用在文學作品開頭。起興的事物和文章的主題有關,如在本詩中,用園中的葵菜作起興:葵菜在春天時碧綠青翠,到了秋天時枯黃凋零,和生命的榮枯相似。運用起興這種藝術手法,可以使行文輕鬆活潑,使詩歌的寓意更為深刻。

【練習】

(參考答案見此处)

 這首詩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人為甚麼害怕秋天?請用詩句加以說明。





 如果在春天的早上,菜園裏的「葵」和「朝露」悄悄說話,它們會說些甚麼?





 詩歌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了

○A.大自然有榮枯的定律。

○B.我們要珍惜光陰。

○C.世界萬物富有生命力。

○D.詩人擔心自己衰老。

 詩歌前四句描寫春天時萬物競相生長的景況,表面上是寫春天,實際上有甚麼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