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论语》·修订版(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地位高的人往往耻于下问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华杉详解

孔文子死了,谥号为“文”。子贡觉得他不配,就去问老师,孔文子凭什么谥号为“文”呢?

根据《谥法解》,“文”作为谥号,有以下含义: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厚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全是好词儿,属于美谥,算是盖棺论定。孔文子,名圉(yǔ),是卫国的大夫,我们今天称他为“孔文子”,就是因为他死后,卫国国君赠他谥号为“文”。子贡觉得这个鉴定给得太高了,因为他觉得孔圉人品不行,配不上这谥号。

孔圉是能臣干臣,也是强悍之臣。卫国的太叔疾逃到宋国,娶了宋国公子子朝的女儿。后来子朝家出了问题,子朝的女儿跑了。孔圉便让太叔疾休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没想到太叔疾又去勾引前妻的妹妹,另外修了一个宫殿来安置她,变成有两个妻子了。孔圉大怒,要发兵攻打太叔疾,被孔子劝住了。于是孔圉又把女儿强行要回来,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遗。

子贡觉得孔圉这么彪悍之人,谥号为“文”,被尊称为“孔文子”,不恰当,就问老师。

孔子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认为谥号为“文”是恰当的。因为孔圉很聪明,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但孔圉却既聪明,又勤奋,敏而好学。孔圉又是卫国大夫,权势很大,地位很高。地位高的人往往傲慢,看不起别人,但孔圉却能不耻下问。所以不管他是什么人,就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个突出优点,正对得上谥法中“学勤好问曰文”这一条。

孔子一直都是很欣赏孔圉的,他能劝住孔圉的怒气,大概两人交情也不错。孔子曾经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这样怎么会败亡呢?”可见孔圉也是安邦定国之臣了。所以不管孔圉做过什么过分的事,孔子始终还是记着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