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皮洛士的早年生涯(公元前332年至前295年)
Early Life of Pyrrhus(B.C.332—295)
我们在前两章简单介绍了马其顿王国的部分历史。这部分历史能帮助我们理解皮洛士登上历史舞台之际伊庇鲁斯王室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伊庇鲁斯王室出现问题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伊庇鲁斯的王位继承权不明确。伊庇鲁斯王室有两大分支,两个分支都宣称自己有继承权。这正是奥林匹娅丝不断干涉伊庇鲁斯内政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在马其顿王国和卡山德对抗时,奥林匹娅丝请求当时伊庇鲁斯的国王埃阿喀得斯离开伊庇鲁斯前往马其顿王国支援她。当埃阿喀得斯离开伊庇鲁斯后,伊庇鲁斯王室另一分支立即发动政变,拥护自己这支的王子登上王位。
当初,奥林匹娅丝力排众议让弟弟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王位。亚历山大一世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的儿子。而伊庇鲁斯王室的另一分支由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的兄弟阿莱拜斯及其后代组成。亚历山大一世与亚历山大大帝几乎是同时进入事业巅峰期的,并且他们的性格十分相似。当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亚历山大一世正着手征服意大利。他们一个向东行进,一个向西行进。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最后,亚历山大大帝成就大业,盛名响彻天地。而亚历山大一世则壮志难酬,几乎被世人遗忘。
亚历山大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成就不同的重要原因是两人要征服的对象差别很大。亚历山大一世向西出征希腊,他面对的是罗马士兵。而罗马士兵素来以强壮粗犷、意志坚定、不可战胜著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洲。那里虽然士兵数量众多,军队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这些军队只是虚有其表,根本无力对抗强敌。正如亚历山大一世所说:“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要面对的是那些勇猛的士兵。而我的外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面对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
无论事情真相如何,最后,亚历山大一世的事业在意大利遭到毁灭性打击。实际上,亚历山大一世并非主动攻打意大利。当时,塔伦图姆正与邻国交战,塔伦图姆的百姓向亚历山大一世求援。塔伦图姆城位于意大利西海岸,往南是著名的塔伦图姆湾。从地图上看,意大利整体呈靴形条状,而塔伦图姆湾正好在脚后跟位置。塔伦图姆与伊庇鲁斯中间隔着亚得里亚海,两地相距三十二万多米的距离。从伊庇鲁斯向南行驶,再往北穿过塔伦图姆湾就能到达塔伦图姆。塔伦图姆湾北边的亚得里亚海较狭窄,两岸距离大概只有八万米。如果走这条航线,在抵达意大利海岸后,再行进八万米就能到达塔伦图姆城。
在确定是否协助塔伦图姆城前,亚历山大一世派人去伊庇鲁斯著名的多多纳神示所,求问神明自己此番出征是否能平安归来。神谕给出答案:“阿刻戎河之水会将你吞没,本德里亚会是你永远的归宿。”
听到这样的答案,亚历山大一世一下子就安心了。因为阿刻戎河是伊庇鲁斯境内的河流,而本德里亚是阿刻戎河岸边的小镇,所以亚历山大一世觉得,神谕暗示他将来会在伊庇鲁斯境内去世。换言之,此番出征不会有危险。于是,亚历山大一世从伊庇鲁斯扬帆起航,前往意大利。他坚信自己不会埋骨他乡。因此,每场战役亚历山大一世都会拼尽全力。他奋勇作战、毫不退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然而,他不知道,意大利也有一条河叫阿刻戎,也有一个小镇叫本德里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历山大一世这边捷报频传。他攻下许多城池,伊庇鲁斯的疆域不断扩大。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一世让旧城主继续统治已被攻下的城池,同时把城主的孩子送到伊庇鲁斯做人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考虑到军队安全,亚历山大一世把军队分到三处安营扎寨。营地分别驻扎在三座山上。三座山相距不远,山丘中间是低地和溪流。将士们安顿好后,彼此还能喊话交流。然而,很快,暴雨来袭,溪水迅速上涨,淹没了山间低地。就在这时,敌军趁机袭击了两处营寨。亚历山大一世束手无策,无法支援。敌人偷袭成功后迅速将营地夷为平地。营地的将士四处逃窜。见此惨状,伊庇鲁斯的将士们心灰意冷,公然投诚倒戈。他们向敌军承诺,只要留住他们的性命,他们一定将亚历山大一世送过来。敌军接受了这个建议。亚历山大一世认清自己的处境后,率领一批忠义之士冲破敌军的河岸封锁线,顺利逃到附近的树林里。亚历山大一世拼命地跑,他想起附近有条河,河边有一座桥。他想,只要过了桥,再把桥摧毁,阻断敌人的追击,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了。跑到河边后,他发现河水淹没了桥。情急之下,他骑马渡河,全然不顾水流湍急。亚历山大一世的随从见到这种危险的情形,不由自主地高喊:“不得了啦,这条河叫阿刻戎河。”阿刻戎河的原意是“悲伤之河”。
听到随从的喊叫后,亚历山大一世才意识到神谕里说的那条河也许就是眼前这条河。想到这里,他瞬间紧张起来,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此时,随从再次大喊提醒他叛军到了。听到这个消息,亚历山大一世毅然决定继续前行。最后,他顺利抵达对岸。然而,敌军的一支标枪射中了他,亚历山大一世当场丧命。他的尸首落入水中,漂流而下,最后竟漂到了河流下方敌军的营地里。敌军将亚历山大一世的尸首拖上岸后,对它百般侮辱。最后,他们将亚历山大一世的尸首拦腰斩断,其中一半当作战利品运回城,另一半立在营地供士兵练习投掷标枪。
最后,一个女人来到营地,哭着恳求士兵们将亚历山大一世残缺不全的尸首给她。因为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伊庇鲁斯当人质,她想用尸首换回亲人。士兵们同意了她的请求,他们把尸首合在一起,送到奥林匹娅丝那里。奥林匹娅丝为亚历山大一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我们相信奥林匹娅丝会释放那个女人的丈夫和孩子,但实际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一世的驾崩极大地削弱了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这一支的力量。最终,亚历山大一世的兄弟没能继承伊庇鲁斯王位。王位由另一分支的埃阿喀得斯继承了。埃阿喀得斯就是皮洛士的父亲。也许人们会说,奥林匹娅丝一定会反对埃阿喀得斯继位。然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奥林匹娅丝支持埃阿喀得斯继位。奥林匹娅丝和埃阿喀得斯私交甚好。多年后,埃阿喀得斯依旧是奥林匹娅丝最忠实的朋友。
正如第二章所述,奥林匹娅丝困在皮纳德时曾向埃阿喀得斯求助。得知情况后,埃阿喀得斯立即集结大军开往边境。当他发现敌军已经驻守在塞莫皮莱峡道时,埃阿喀得斯没有轻言放弃,他不断努力试图冲破对方的防线。然而,很快埃阿喀得斯发现军中将士对此颇有怨言。埃阿喀得斯把将士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如果不愿追随他可以先行返回伊庇鲁斯。埃阿喀得斯不希望留在自己身边的人三心二意。随后,大批将士离去,但众将士不满足于只是返回伊庇鲁斯。于是,他们在伊庇鲁斯发动政变,让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的后人登上王位。很快,伊庇鲁斯就颁布了一条公告,宣布埃阿喀得斯带兵离开伊庇鲁斯,丧失了国王的任职资格。因此,埃阿喀得斯以后不得进入伊庇鲁斯。这次政变不仅针对埃阿喀得斯个人,还针对他所属的整个王室分支。为了斩草除根,新国王下令处死埃阿喀得斯的亲朋好友,尤其是他年幼的儿子皮洛士。埃阿喀得斯的族人惨遭杀害,只有皮洛士在侍从的帮助下安全逃走。
埃阿喀得斯的族人中有两位将领,他们分别是安德鲁克里斯和安杰勒斯,正是他们策划了皮洛士的逃亡行动。一听到新国王下的屠杀令,他们立即带着皮洛士和几个仆从逃亡。当时,皮洛士还没有断奶。尽管两位将领已经想办法少带人,但整个队伍的逃亡速度还是不快。身后还有追兵,情势十分危急。看到追兵马上就要赶上来了,安德鲁克里斯赶紧把皮洛士托付给三位年轻人,吩咐他们骑上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马其顿王国一个叫迈加拉的小镇,并告诉他们到了那里就安全了。然后,安德鲁克里斯率领其余人马掉转方向迎战追兵。安德鲁克里斯一边请求追兵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一边奋力抵抗。最终,他们成功拦下追兵。接着,安德鲁克里斯和安杰勒斯骑马抄近道,最终赶上了先行的三个年轻人。大家顿时安心了。日落时,他们远远地看到了迈加拉小镇。然而,小镇前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看不清深浅。一行人走到河边,试图蹚过去,但他们发现根本过不去。这时,天渐渐暗下来。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人影晃动,于是他们赶紧大声喊叫,想得到对岸人的帮助。其实,两岸相距不远,这条河并不宽。然而,雨后的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河水奔腾而下,浪花翻腾,对岸的人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呼喊。安德鲁克里斯不停地呼唤喊叫、摆手示意,他们甚至把孩子举起来想让对方发现,但都没能引起对岸人的注意。
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没成功。最后,有人提议,把求助的信息写到树皮上,再把树皮扔到对岸。这样一来,对岸的人就能明白他们的意思了。于是,他们立即行动,割下岸边的橡树皮,然后在树皮上写明他们现在正带着伊庇鲁斯的小王子皮洛士逃命,请对岸的人想办法帮他们过河。接着,他们把树皮扔到了对岸。也有人说,他们是把树皮卷到一杆标枪上,请队伍里最壮的人把标枪扔到了对岸。还有人说,他们用树皮包住石头,然后将石头扔到了对岸。无论如何,他们成功地把诉求传到了河对岸。对岸的人拿到树皮,读了上面的消息后非常激动,立即想办法帮他们过河。
对岸的人找来斧头砍树造木筏。很快,木筏造好了。尽管天色已晚,河水依旧湍急,但皮洛士及随从都安全地渡了河。
渡河后,皮洛士一行并没有打算在迈加拉停留。他们觉得马其顿王国境内不安全,他们不知道波利伯孔和卡山德对抗的结果如何,也不知道胜利的那方会如何对待年幼的皮洛士。因此,他们决定继续逃亡,离开马其顿王国,到别的国家避难。
安德鲁克里斯一行最后来到马其顿王国北部的伊利里亚。伊利里亚位于西海岸,国王是格劳西亚斯。安德鲁克里斯一行相信格劳西亚斯一定会保护皮洛士,因为格劳西亚斯与伊庇鲁斯王室缔结过婚约,他的妻子班勒厄是埃阿喀得斯这一支的公主。安德鲁克里斯一行抵达伊利里亚,进入宫殿发现格劳西亚斯和班勒厄都在上座。安德鲁克里斯一行向两人讲述了他们惊险的逃亡经历,然后把孩子放在格劳西亚斯的脚下祈求他的垂怜。
面对此番场景,格劳西亚斯非常尴尬,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一味沉默。就在这时,躺在格劳西亚斯脚边的皮洛士开始慢慢朝格劳西亚斯的方向爬去,他抓到了格劳西亚斯的袍子,开始顺着袍子向上爬,试图爬到格劳西亚斯怀里。同时,皮洛士一直盯着格劳西亚斯,他显得既兴奋又惶恐不安,皮洛士的表情深深打动了格劳西亚斯。格劳西亚斯立即放下所有顾虑弯腰抱起皮洛士,他把孩子递给王后班勒厄,吩咐她把孩子抚养成人。
卡山德很快就发现皮洛士逃到了伊利里亚。于是,他想尽办法让格劳西亚斯交出皮洛士。卡山德向格劳西亚斯承诺,只要交出皮洛士,他愿意重金酬谢。不过,格劳西亚斯并没有理会卡山德。卡山德本可以向伊利里亚直接开战迫使格劳西亚斯交人,但他忙着对付他在马其顿王国和希腊的敌人,根本无暇顾及此事。后来,卡山德试图派兵到伊利里亚抢人,但计划失败了。此后,皮洛士就一直待在伊利里亚。
时光飞逝。一转眼,皮洛士十二岁了。皮洛士待在伊利里亚这些年,卡山德的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起初,卡山德的计划很顺利,他成功地把波利伯孔驱逐出马其顿王国,然后自立为王。正如前文所说,为了排除异己,稳固统治地位,他暗杀了罗克珊娜和亚历山大四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卡山德万事皆顺。后来,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卡山德在亚洲遭遇了强敌德米特里厄斯。德米特里厄斯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卡山德遭遇劲敌时,正好伊庇鲁斯国王阿尔塞塔斯二世驾崩。格劳西亚斯认为这是协助皮洛士夺回王位的最佳机会,于是带着皮洛士率军攻入伊庇鲁斯。此次出征十分顺利。最终,皮洛士登上王位。当时的皮洛士还年幼,无法治国理政。因此,格劳西亚斯只好请人摄政,直到皮洛士长大成人。
他人摄政导致国王权力不稳,而这种状况一共持续了五年。在此期间,皮洛士的权力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固,但实际并非如此。伊庇鲁斯王室另一分支的人心怀不满、蠢蠢欲动,一直在寻找机会筹划夺权。最终,机会来临。皮洛士寄居伊利里亚时曾与格劳西亚斯的一个儿子交好。此时,王子娶妻便邀请皮洛士参加婚礼。皮洛士自认为政权已稳固,就欣然前往。当皮洛士沉醉在婚礼的热闹和喜悦中时,伊庇鲁斯王室另一分支的人趁机发动叛乱,再次夺取了政权。他们击退并杀害了皮洛士的支持者,把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这一脉的王子送上王位。皮洛士不得不再次流亡他乡。
伊庇鲁斯的政变进行得很彻底。皮洛士意识到,就自己目前的处境来看,复位已无望。他壮志未酬,不想一辈子毫无成就。思来想去,他决定加入德米特里厄斯的队伍对抗卡山德。皮洛士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卡山德是皮洛士最大的敌人。皮洛士深知,要夺回王位,就必须彻底摧毁或夺取卡山德的权力。其次,德米特里厄斯算是皮洛士的朋友。因为德米特里厄斯的妻子是皮洛士的姐姐黛达弥亚一世,所以皮洛士把德米特里厄斯视为自己的天然盟友。皮洛士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德米特里厄斯欣然答应。尽管皮洛士当时只有十七八岁,但德米特里厄斯还是对他委以重任,并不遗余力地教他带兵作战的本领。很快,战事爆发。德米特里厄斯在小亚细亚的伊普苏斯与卡山德作战。在这场战役中,皮洛士充分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伊普苏斯战役中,除了德米特里厄斯和卡山德,参加战役的还有双方盟国的国王及最高军事将领,这使伊普苏斯战役在当时颇受关注。总体来说,德米特里厄斯在战役中失利了。除了皮洛士带领的队伍,其他人纷纷败退。皮洛士凭勇敢无畏取得了战争的局部胜利,从此名声大噪。尽管皮洛士还很年轻,德米特里厄斯还是很快把一支部队交给他,还让他参与了几次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每次投入战斗,皮洛士都毫不胆怯。他懂谋略,战术精湛,步步为营。这一切都预示着皮洛士日后必将有一番作为。
最终,德米特里厄斯与埃及法老托勒密一世结盟。为了确保德米特里厄斯遵守盟约,托勒密一世要求德米特里厄斯交出一名人质。在这种情况下,皮洛士主动请缨,到埃及作人质。皮洛士乘坐托勒密一世的船,横渡地中海,抵达亚历山大港。
在埃及,皮洛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很尊重他。皮洛士模样俊俏,玉树临风,性情温和谦逊,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皮洛士出生在王室,早年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后来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托勒密王朝上下都很敬重他。现在,皮洛士又到埃及当人质,这让人们更加同情他。在某种程度上,人质被视为敌人。无论他们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值得同情,这个事实无法改变。当然,也不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人质也可以是朋友,因为人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盟约有效。
在托勒密王朝,皮洛士的表现特别好。他生活俭朴,德行高尚,一言一行皆可圈可点。这让埃及百姓更加喜欢皮洛士了。一两年后,皮洛士娶了托勒密王朝的公主安提戈涅。从此,皮洛士从人质变成贵客。很快,托勒密王朝发兵伊庇鲁斯,打算协助皮洛士夺回王位。回到伊庇鲁斯后,皮洛士发现夺位条件已经成熟。伊庇鲁斯的百姓不堪忍受现任国王涅俄普托勒摩斯二世的统治,纷纷欢迎皮洛士回国。很快,皮洛士就发动政变,重新登上了伊庇鲁斯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