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政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10]据此,财政的功能,就是财政或财政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财政功能与财政的有利的或积极的作用具有一致性。概括起来,在现代社会,财政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维护国家政权运行
如上所述,财政是为国家提供资金与物资保障的,因此,财政的第一职能就是维护国家政权的运行。在维护国家政权运行中,财政首先通过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为国家政权运行提供资金或物质保障。在历史的早期,财政的收入以粮食等食物为主,发展到现代社会,则完全由货币资金所取代。但财政的资金收入多少为宜?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国家职能的范畴,该范畴在法律上演变为国家事权,而国家事权决定财权形成了财政的基本逻辑。国家事权越大、越多,财权亦越大、越多,反之亦然。财政还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节约型财政”限制,防治国家权力的滥用。为此,在现代国家政权结构中,财政及其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宪法和法律所保障。它可以使国家的政权运行处于合法、合理的状态。
与此同时,从现代国家政权运行的结构来看,中央和地方政权“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客观性。在实行联邦制或邦联制的国家,地方财政具有较大的财政空间。而在我国,中央财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地方财政则在中央授权下依据法律规定的地方国家政权职能行使财权。这是由中央的集权与地方相对分权的政权运行结构或体制所决定的,符合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且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实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财政管理体制。为此,形成了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财政,由中央财政统一领导,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规定,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运行。但在实践中,主要强调的是县级以上财政。在这种财政管理体制下,各级财政相对独立运行,保障各层级政权运行的财政供给,本级财政供给不足时,由上一级直至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或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调配。并且,在地方完成国家指定任务或项目时,财政资金的供给由中央负责。
(二)保障国防军事需要
人类发展至今,在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上,并不“太平”。发展至今,各国之间的军事斗争一直没有停止。为此,我国必须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才能保家卫国。这样,就需要财政对军事国防建设予以充分的保障。在此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南泥湾”的精神传统,[11]依靠自力更生,解决一部分军需是可以的,但绝不能让军队参与国内的市场经济。军队参与国内的市场经济,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也会使军队不能专心练兵。因此,财政保障军事国防需要,是其功能发挥的基本领域。
(三)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在现代社会,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特有的职能。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微观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予以解决。但是,微观市场领域存在“市场失灵”,需要宏观经济的引导、协调甚至控制,以实现国家总体上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安全以及社会发展目标。所谓宏观调控,就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或宏观经济目标,应用宏观调控政策工具[12],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控制活动的总称。其中,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中的重要表现,就包括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按照经济学原理,财政政策的类别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定的或者中性财政政策三类。其中,一般是指生产既定但国内需求普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消费实施的财政政策;与之相反,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则是在国内需求普遍过剩或生产过剩情况下,通过减少生产投入,或压缩公共消费实施的财政政策;而在市场供需平衡、稳定情况下,需要实施稳定的或中性的财政政策。由此,财政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具有“杠杆”的功能,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的增长或减少,财政投资支出方向的确定以及增长或减少,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
(四)维护国家主权
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维护国家政权运行。但是,在涉外关系中,财政的功能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取财政收入,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例如,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中,为什么要设置海关并征收关税?其目的就是要体现国家主权。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曾长期通过关税减让谈判推进经济全球化,以便通过克服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交易,这一措施,由于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20多年的发展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逆全球化”问题。维护国家主权一直是实现经济全球化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通过财政维护国家主权,成为财政的一项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