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心绞痛
(一)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缓解期可无任何表现。发作期可见ST段压低≥0.1 mV,T波低平或倒置。
(三)治疗要点
(1)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应用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作用快、疗效高,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循环血量,同时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氧耗量而缓解心绞痛。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平时携带保健药盒,注意硝酸甘油等药物须避光保存,定期更换,以备急用。
2.饮食护理
宜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戒烟酒及辛辣食物,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止便秘。
3.药物护理
(1)服用硝酸甘油时,嘱咐病人舌下含服,或嚼碎后含服,应在舌下保留一些唾液,以利药物迅速溶解而吸收。含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
(2)服用硝酸酯制剂后常有头胀痛、面红、头晕、心动过速等血管扩张的表现,一般持续用药数天后可自行好转。
二 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
心肌缺血达到20~30 min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
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常表现为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不好。
2.典型症状
(1)疼痛:
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2)全身症状:
一般在发生疼痛后24~48 h出现。
(3)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上腹痛等,重者可发生呃逆。
(4)心源性休克:
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 mmHg,且有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等表现,则为休克。
(5)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起病 l~2 d,尤以 24 h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 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3.体征
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奔马律。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急性期可见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反映心肌损伤),宽而深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
2.实验室检查
(1)肌红蛋白在起病后2 h内升高,12 h达高峰,24~48 h内恢复正常。
(2)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在起病3~4 h后开始升高,cTnI 11~24 h后达到高峰,7~10 d恢复正常,cTnT于24~48 h达高峰,10~14 d恢复正常。上述指标是心肌梗死诊断的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
(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起病4 h内升高,16~24 h达高峰,3~4 d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坏死的范围,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是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四)治疗要点

(续表)

(五)护理措施
(1)保证身心休息:
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疼痛。
(2)便秘的护理:
给予富含纤维素食物,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腹部按摩,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等。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润肠剂、低压灌肠等。
(3)饮食护理:
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4)活动安排:
急性期12 h内绝对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 h内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 d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 d,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 ~ 150 m。
雪狐狸总结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