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皖人文学书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13年(民国二年)

1.池阳光复记一卷 又名:贵池光复记 胡子正著

1913年铅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藏

胡子正(1860—1923),字东溪。贵池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四乡公所所长,光绪三十年(1904)与邑人王源瀚、高炳麟等筹建贵池县立高等小学堂,任国文教师,次年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清宣统三年(1911)以四乡公所所长身份,宣告贵池光复,同年被推为县临时议会议长。

此书前有王源瀚序、章兆鸿跋,末有著者自跋。内逐日记载自清宣统三年(1911)农历九月二十五日迄公历1912年4月2日贵池光复期间104天内大事要闻。

2.初隐集一卷朝隐集三卷终隐集一卷 贺欣著

民国铅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藏

贺欣(1855—1924),名兴贤,字淡湖,又字筱舫,号松隐斋主人,归隐后自号终隐先生。宿松人。贺仕次子。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任工部、吏部主事,直隶州知州。清宣统二年(1910)归乡。

此书前有吴梓楠、姜阴森序各一及自序,内录诗、文、词、联各体作品,多有表现清末民初士人心态之作,包括对变法、废除科举之认识,对自来水、电话、马车、人力车、火车、女学生等新生事物之观感。

《自序》写于1913年,称:“题其名曰《初隐集》,是初归田里之作;曰《朝隐集》,是继入朝市之作;曰《终隐集》,是终身退休之作。”

3.春雪庵词剩一卷 程松生著

1913年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程松生(1863—?),字筠甫,歙县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曾供职礼部,后为南河(清江浦)税官。清宣统三年(1911)后流寓海滨。曾与吴承烜结藕香吟社唱和。

著者原有《春雪庵词》毁于兵火,此书存词78首。

4.黛痕剑影录 胡寄尘著

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

胡寄尘,名怀琛,生平已见《兰闺清课》。

又:黛痕剑影录 胡寄尘著191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此书前有自序及题词。内录志怪笔记小说95篇。

《自序》称:“子不见吾书乎?曰黛,曰剑,物也。曰痕,曰影,物之痕之影也。物之痕之影似有而无也。即吾之书似有而无也。”

5.冻青集八卷 石寿龄著

1913年刻本 安徽省图书馆藏

石寿龄,字与九,号松岚,又号是我、冻青老农。宿松人。清宣统初由廪贡授池州府训导,候补知县。

此书内录《诗在》四卷、《诗补》二卷、《留别集》一卷、《朋旧诗》一卷。

6.古今体诗约选四卷笺释四卷 吴闿生评选;高步瀛笺释

1913年京师国群铸一社石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闿生(1878—1949),原名启孙,字辟疆,号北江。桐城人,吴汝纶之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清末任度支部财政处总办。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1928年后任奉天萃升书院教授、北京古学院文学研究员。晚年返乡。著者曾于清光绪年间编撰《桐城吴先生文集》四卷,《诗集》一卷、附录《联语》一卷,《左传文法读本》十二卷等。

此书前有吴闿生记。卷一录五言古诗105首,卷二录七言古诗88首,卷三录五言律诗118首,卷四录七言律诗152首。全书共选录73家诗463首。

7.国文教范二卷 吴闿生评解;高步瀛集笺

1913年京师国群铸一社石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闿生生平已见《古今体诗约选》。

此书前有王金绶序,高步瀛撰《缘起》。内上编选录庄子、韩非子、苏代、乐毅、汉文帝、杨子云、汉光武帝、曹子建等诸家之文;下编选录韩退之、柳子厚、欧阳永叔、王介甫、曾子固等诸家之文。全书共录27家文62篇。

《缘起》称,此书辑录于“天下方摒弃故学”之际,意在“专取古人研精造极之作录为一编,加以详说,……垂一线之传于将绝亦”。

又:古文范二卷 吴闿生纂1919年上海朝记书庄、宁波文明学社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此书前有王鼎序,内容基本同于1913年京师国群铸一社石印本《国文教范》。

又:古文范四卷 吴闿生纂1927年文学社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此书前有贺培新、吴兆璜序各一。目录后有《编者书》,称:“凡《古文范》上下编,都七代三十家,为文百三篇又十三节。民国纪元二年四月录竟,十六年五月复加更定编次如右。”

与二卷本相较,此书上编增录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楚狂接舆之歌》《广成子说黄帝》《论扁鹊说桓公》《师金论孔子》5节,韩非子《难》14篇,屈原《离骚》1篇,《战国策》6篇,淮南小山《招隐士》1篇,贾生《鹏鸟赋》1篇,司马子长《项羽本纪赞》《魏世家赞》《孔子世家赞》《淮阴侯列传赞》等12篇;下编增收韩退之《进学解》《送穷文》《平淮西碑》《柳州罗池庙碑》4篇,曾涤生《欧阳生文集序》《五箴》2篇。

8.贺先生文集四卷 贺涛著;贺葆真,吴闿生校订

1913年京师国群铸一社石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闿生生平已见《古今体诗约选》。

此书前有徐世昌、赵衡序各一;内录贺涛撰于清光绪八年(1882)至清宣统三年(1911)文174篇;末附《畿辅文学传·贺涛传》,徐世昌《贺先生墓表》,赵衡《贺先生行状》《祭贺先生文》,吴千里《祭松坡先生文》,贺葆真跋。

贺涛(1847—1911),字松坡,清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早年肄业保定莲池书院,师承桐城吴汝沦、武昌张裕钊,善古文,吴闿生曾师事之。

9.洪水集 江亢虎著

1913年铅印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江亢虎(1883—1954),名绍铨,字亢虎,号洪水、亢庐,别号康瓠。祖籍旌德,生于江西弋阳。南社社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后历任北洋编译局总办、《北洋官报》总纂、刑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民国后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党,任上海本部部长。1922年于上海创办南方大学,自任校长。1927年任加拿大大学中国文学院院长及汉学主任教授,抗战爆发后出任伪国民政府委员和考试院院长。

此书前有著者三十岁像,《自寿》四律,并自序。内录《环游留别词》《忠告女同胞》《社会主义与女学之关系》《惜荫公会演说词》《社会星发刊词》《缚虎记剧本书后》等杂文、散文及中国社会党文件56篇,附录5篇。

《自序》称:“癸丑六月望日,余三十一初度也,搜辑前此论著,关涉社会主义者,都十余万言,汇为一集,付印发行,非传文字也,传社会主义也。……三年前,余始演说社会主义于杭州,满中丞增韫君以祸甚于洪水猛兽电奏清廷。余欣然曰:江,洪水也。虎,猛兽也,不亦宜乎?因自号洪水,且以名是集。意者社会主义之在中国今日也,一如洪水之滔天而来,浩浩乎怀山襄陵,沛然其莫之能御也。”

10.孟子文法读本七卷 高步瀛集解;吴闿生评点

1913年京师国群铸一社石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闿生生平已见《古今体诗约选》。

此书前有高步瀛序,内吴闿生评语以提示文章写作方法为主。

又:重订孟子文法读本七卷 高步瀛集解;吴闿生评点1921年北京直隶书局铅印本 首都图书馆藏

此书由高步瀛杂取诸家之注,缀于其后。

11.捧腹谈 又名:新解颐语 胡寄尘编辑

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首都图书馆藏

胡寄尘,名怀琛,生平已见《兰闺清课》。

此书前有编者序,内录文言笑话117则。

《编者序》称,此书“事非幽怪,体有别乎齐谐;语属滑稽,意半在于讽刺。命曰‘捧腹’,旨在是矣”。

12.清封中宪大夫故城县训导贺苏生先生墓志铭 吴闿生著

民国北京文益印刷局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著者生平已见《古今体诗约选》。

贺锡璜(1825—1913),字苏生。河北武强县人,贺涛之父。清同治举人,故城县训导。

13.清季野史第一编 胡寄尘编

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胡寄尘,名怀琛,生平已见《兰闺清课》。

此书内录罗惇曧《中日兵事始末》《庚子国变记》《拳变余闻》,蒋芷侪《都门识小录》,王无生《述庵秘录》,远生《清室轶闻》,刘识微《故宫漫载》,阙名《庆亲王外传》,末有附录2篇:胡韫玉《多铎妃刘氏外传》《二百六十年汉人不服满人表》。

14.清资政大夫总理永定河道吕公行状 吕吉甫著

民国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吕吉甫(? —?),旌德人。吕佩芬之子。

传主吕佩芬(1855—1913),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福建、顺天、贵州、湖南乡试主考官和同考官,京城经济特科收掌官,国史馆、武英殿、起居注协修,编修处总纂,功臣馆纂修,文渊阁校理,直隶永定河道员以及二品衔侍讲等职。

15.容庵弟子记四卷 沈祖宪,吴闿生辑

1913年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闿生生平已见《古今体诗约选》。

此书记袁世凯幼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行事。卷一自清咸丰九年(1859)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中日战争爆发前止,除记幼年、少年时活动外,以记中日战前有关朝鲜问题之史事尤为详尽,对壬午军变、甲申政变及朝鲜内部纷乱情况等均有记载;卷二自清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至二十七年(1901)七月止,记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廷之军事部署、袁氏创练“新建陆军”及镇压义和团运动等事,尤以记新建陆军之创立、发展为详尽;卷三自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至三十年(1904)十二月止,记袁氏任直督时之活动;卷四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月至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止,记袁氏清末筹饷练军等活动。

16.邵节妇家传 姚永概著

民国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姚永概(1866—1923),字叔节,号幸孙。桐城人。姚莹之孙,姚浚昌之子。清光绪十四年(1888)解元。戊戌变法后历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师范学堂监督。民国后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兼志正学校教务,与其兄姚永朴同任清史馆纂修。著者曾于清光绪年间撰有《慎宜轩文》五卷。

传主刘葆贞(1847—1913),邵章之母。

邵章(1872—1953),字伯炯、伯,号倬安。浙江杭县人。清光绪进士,曾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江三省法政学堂监督,奉天提学使,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京政府评政院评事兼庭长、院长等职。著有《云缪琴曲》等。

17.邵母刘太君墓表 姚永朴著

民国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著者生平已见《见闻偶笔》。

传主刘葆贞,见《邵节妇家传》。

18.孙武公传 陈澹然等著

1913年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陈澹然(1859—1930),字剑潭,一作静潭,号晦堂,又号晦庵、淮南渔隐、淮南病叟,别署晦僧,室名独倚楼。桐城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官中书。后南下入湖南、江西学幕。民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参议、江苏通志局提调、安徽通志馆馆长,并于安徽大学讲授中国通史。1930年病逝于安庆。著者曾于清末与方守彝同撰《方柏堂先生事实考略》五卷,又独撰《两江忠义传》四十卷、《晦堂全集》四种三十一卷、《晦僧文略》二卷、《彭嫣别传》《丹徒姚元懿先生家传》《石埭陈氏传志》《原学三编》三种三卷等,民国期间曾参修《江苏通志》。

此书录明末清初桐城孙临传记17篇,附题词、序、跋。

孙临,字克咸,后改字武公,桐城人,明诸生。抗清死难。著有《大略斋》《我悝集》《楚水吟》诸稿。《明史·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五·杨文骢》有传。

19.芚父杂记 许承尧著

民国稿本 安徽省博物馆藏

许承尧(1874—1946),一名芚,字际唐,一字芚公,号疑庵、芚父,晚号疑翁、庵叟、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歙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次年任歙县新安中学堂校长。民国后历任甘肃省省长公署和督军公署秘书长、甘凉道尹、代理兰州道尹、渭川道尹。1923年辞职回乡,晚年寓居上海,编修《歙县志》十六卷。著者曾于清末撰有《疑庵诗甲集》一卷附《黄海集》一卷。

此书封面题“癸丑居京师”,内为著者谈佛随笔。

20.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三十二卷附札记(唐)杜甫著;(宋)鲁訔编注;(宋)王十朋集注;刘世珩札记

1913年玉海堂影宋元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刘世珩(1874—1926),小名奎元,字葱石,又字聚卿,号檵庵,别号楚园。贵池人。刘瑞芬之子。清光绪举人,曾任清政府道员,江苏候补道,江宁商会总理,湖北、天津造币厂监督,直隶财政监理官,度支部左参议等职。历办江南商务官报、学务,民国后移居上海。著者曾于清光绪年间编著《聚学轩词稿》《国朝安徽词录》。

此书收入《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

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 刘世珩札记并影刻清光绪年间至1919年贵池刘世珩玉海堂刻本

是编二十二种六百八十六卷,前有周馥、缪荃孙等人序各一。

《周序》称,“吾里刘京卿葱石先生,博极群书,留心校雠之学,于古籍之难致者,无论何种访得之,必校刊成善本,公之海内”,“见有赵宋孤本,辄寿之本”。

《缪序》称,刘氏选择尤精,校雠尤慎:“一字之疑,必翻群书以证之,又不肯轻改原书,少则载入跋语,多则另编札记,则校雠尤慎也。”

21.吴县王捍郑先生传略 阚铎著

民国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阚铎(1875—1934),字霍初,号无冰。合肥人。历任民国临时参政院参政,内务部秘书、参事,司法部秘书、总务厅长,中国营造学社文献主任,伪满奉山路局局长、四洮铁路局局长等职。

传主王仁俊(1866—1913),一名人俊,字捍郑。俞樾弟子、张之洞门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宜昌知府、苏州存古学堂教务长、京师学部图书局副局长兼大学堂教习。

此书被辑入《说林》。

22.新州叶氏诗存一卷 叶舟著

1913年铅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藏

叶舟(1867—1948),名叶为铭,字品三,又字盘新,号叶舟,室名松石庐。歙县人,居杭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与友人共创西泠印社。

此书内题“二十世为铭叶舟氏辑”。录自十四世菁公至十九世厚公、希明公,计六世17人诗作。末有著者识。

23.游历蒙古日记余培森著

1913年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余培森(? —1938),字嵩云,亦作崧筠。来安人。清末举人。曾任新疆参谋处提调、孚远奇台县知县、迪化府知府、都督府秘书、阿尔泰办事长官秘书等职。

此书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著者赴新疆就职记程之作。著者于此年三月二十八日自京起程,经归化转外蒙各地而入新疆孚远奇台以达迪化,时已八月十七日。又于1913年九月二十日自迪化起程,十月二十七日到达阿尔泰。

24.虞初近志六卷 胡寄尘编辑

1913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天津图书馆藏

胡寄尘,名怀琛,生平已见《兰闺清课》。

此书为虞初体小说,前有自序及例言,内六卷,辑录林纾、胡韫玉、蒋维乔、吴沃尧等人笔记69篇。

又:虞初近志十二卷 胡寄尘编辑 1932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此书前有1913年自序及1932年《增订重编例言》。内十二卷,辑录梁启超、俞樾、易顺鼎、于右任、唐文治、李岳瑞、袁克文、陈三立、柳亚子、张謇、胡朴安、钱基博、吴汝纶、薛福成、章炳麟等74人笔记121篇,其中包括吕碧城、徐自华、朱苏华、张默君、杨令茀5位女性作家作品。除大量传记外,尚有7篇游记、1篇考察记。

《例言》称,“是编继张山来、郑醒愚《虞初新志》《续志》而作,搜辑近数十年来名人之文,故曰《近志》”,“是编所辑文集为多,间及笔记”。

此书版权页著者标为“吴寄尘”,为“胡寄尘”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