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柳文章异同论
——“读书辨微”之六
徐冷冰
辑校按语
《韩柳文章异同论“读书辨微”之六》,署名“徐冷冰”,原刊《河南大学校刊》1936年第138期第1页。除此文外,署名“徐冷冰”的另有《古诗十九首考》《反切“中国音韵丛谈”之五》《伍子胥鞭墓鞭尸考:冷冰室“史记考信”之八》等文先后发表在《河南大学校刊》。
徐冷冰,生平事迹不详。
《河南大学校刊》,每周一、周四两日各出版一次。由河南大学校刊出版委员会校刊编辑部编辑发行。其《启事》中说道:“本刊出版伊始,因时间仓促,草草付梓,错误之处,恐难幸免。本刊以登载校闻为主,披露学术论文为辅,读者诸君,如惠赐新闻或其他杰作,无任欢迎,尚望勿吝珠玉,以光篇幅。”设有公牍、布告、规程、校闻、文苑等栏目,其中文苑下又设小目翠轩杂咏。
河南大学《三周年纪念专号发刊词》道:“我们都知道本大学是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克服开封后,政府将前中州大学法政农业两专门学校合并为河南中山大学,现又奉命改名为河南大学,但内部组织,未有大变动。”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1979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增设教育系。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用名。学校也由师范性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该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日中则昃,月圆则亏,此千古不易之理也。概乎我国文章自汉魏以后,渐趋浮华;降及六朝,此风更炽,世人所称之六朝骈体文者是也;至于唐初,犹然未息,而王杨卢骆乃为此时期中之冠者,骈体文之盛行于天下及其文学上之技术,可谓已登其峰而造其极矣。于是有韩愈者出焉,以卫道自任,其为文也,屏弃骈丽,排除浮华;奥衍宏深,佐佑六经,柳宗元又从而助之,从此散文大昌于天下,而骈体之风息矣。
世之论唐文者,动辄韩柳并称;夫韩柳之为文也,果尽相同乎?余读韩柳二氏文集后,而知其不尽然矣,其相同处固有,而其相异处,亦有之。今将其异同之点,分论于下:
韩之为文也,以气胜,而其为文之志则在卫道;故其同李翊论为文之道也,则曰:“非两汉三代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其所以养之也,则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然后其为文也,则其气浩乎沛然矣。但其志则不在乎文而在于卫道,故其《原道》篇曰:“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至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然细玩轲之死不得其传数语,则昌黎分明是以道统之传自任矣;故其为文也,不事骈丽,不尚浮华,词理畅达,文气浩荡,沛然若江汉朝宗于海,莫之能御;真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而学之深者,其文气浩乎沛然也。
柳之为文也,以辨胜,故其为文善于就题立论,反复辩证,好为引喻反证之辞,而其层次又能清晰紧密,故能步步引人入胜。而其驳昌黎责其不斥浮图之文曰:“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42],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癖险贱[43]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由此以观,则其为文之善辨也审矣。若细读《柳宗元文集》,则知余之此言更不悔矣。而其为文之志亦在明道,故其言曰:“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而其论为文之道,则曰:“参之榖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老》《庄》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之为文也。”其论为文之道详矣尽矣,而更无以复加矣。后之有志于为文章者,能循斯道而渐进,则庶几乎。
夫骈丽之文肇于汉魏,盛于六朝,至唐初此风犹然未息,及至韩柳相继倡明文以明道之后,而散文大行,骈丽浮华之文渐息矣,此日中则昃,月圆则亏,物极必反之理,其有他故哉。而世之论文动辄以骈文盛于六朝,至韩柳出而此风始衰,而不推究其故,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陋矣。而又动辄以韩柳文章并称,而不细辨其异同,则又未免习而不察也。余读韩柳二氏文集后,有感于斯,故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