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着“理论研究为实践服务,理论引导实践发展”的原则,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应该以院校研究为重点,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样式,以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问题为抓手,积极开展院校研究,巩固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成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开展院校研究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民办高校是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恢复和发展的新生办学形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办学历史不长、文化底蕴不足、办学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而广泛地开展民办高校的院校研究,认真总结办学经验,边探索边发展,边实践边提高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最大问题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在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每年都有不少的民办高校倒闭的报道。民办高校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质量不高。一些民办高校因办学缺乏特色、学生就业率不高、自身形象不佳、社会声誉不高、生源不足而遭社会淘汰。(2)管理不善。一些民办高校采用“家族式”的管理结构,任人唯亲,关系不顺、职责不明,董事长权力过大,校长缺乏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降低了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导致衰败。(3)规模扩张过快,硬件投资过多,再加上融资投资渠道不畅,资金周转不灵,入不敷出,从而陷入危机、濒临关门甚至倒闭。此外,对环境的剧变缺少应变能力,也是相当多的民办高校陷入困境甚至倒闭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开展院校研究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积累办学经验,办出学校特色、积淀学校文化,确立学校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民办高校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院校研究,全面地收集学校内外信息,分析解剖自身优势,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实施特色发展思路,扬长避短,走出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越是面临生存和发展困难的学校,对院校研究的需要越迫切。可见,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其次,开展民办高校的院校研究,是实现民办高校成功转型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国家法律的扶持、政策的引导和民办高校的努力,民办高校的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办学质量有所提高,社会形象逐步确立,认可度逐年提高。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和日益增长的求学需求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我国民办高校正在由边缘化地位向主流化地位转型,由补充性作用向发展性作用转型。同时,鉴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也需要尽快实现由机遇性竞争向实力性竞争转型,由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实现民办高校的转型,就需要有新的办学理念,确立新的办学思想,有一套新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而这一切必须从院校研究中去获得。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期待着理论的指导,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是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特征。

再次,开展院校研究是民办高校提升质量、办出特色的需要。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求学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专家研究认为,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提升不快的原因,除了投入不足以外,还有许多内在的因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手段等,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例如,许多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太高,希望以国内外一流高校为学校发展目标,结果脱离实际,事与愿违。在公办高校占绝对优势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要赢得竞争,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自身的特色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论办学条件,目前民办高校总体来说还处于弱势,但是民办高校具有机制优势,在创建特色上做文章,使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的需要,同样能赢得社会的欢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才培养也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各种层次、各种类型都可以办出质量,都可能办成一流大学,关键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民办高校的特色包括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以及行业特色、区域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显然,这些东西不是学校与生带来的,而是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总结而形成的。而这正是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院校研究。

最后,开展院校研究是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科学化是与科学研究紧密相连的。重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尊重事实,努力按客观规律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当前,以规模扩张、粗放型发展为特征,以外延式发展为重点的民办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出现了许多矛盾,一些民办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少混乱现象和严重问题,集中反映了一些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法人财产权不落实,办学行为不规范,也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疏于管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达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 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06〕101号),同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也下达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2007年2月3日,教育部又下达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25号令)。如此密集地下达高层次的民办高校管理文件,在我国民办高校恢复办学和发展中还是少见的,显示了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政府加大力度加强规范管理的形势下,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仅凭办学者个人经验和智慧是难以应对这些问题的。由于各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成长环境等方面有其独特性,也很难采取统一的办学思路和管理模式。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必须广泛开展院校研究,努力做到按规律管理,按规范办学,凝聚人心,苦练内功,实施内涵发展战略,从而在高教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不但具有客观条件,也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院校研究的可行性是与高校办学的自主性成正比的,高校办学的自主权越大,对院校研究的需要程度就越高,开展院校研究就越有可能。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这不仅使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迫切性凸显出来,也为民办高校院校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所谓主观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校研究得到民办高校领导者的重视。在民办高校的管理实践中,一些领导者能够较好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开展院校研究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二是成立专门的院校研究机构。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落实研究任务和开展常规性的研究活动,初步形成一定专业化程度的研究队伍。在我国办得较好的民办高校,如浙江树人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吉林华桥外语学院等,已经建立以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为主要任务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有明确的人员编制,他们大多立足学校实际,边实践边应用,为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探索,献计献策,并发表了具有一定影响的院校研究成果。而这些学校的健康发展也从某种程度上享用了院校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