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1:20:58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与丝路文化》编委会
唐代文学与丝路文化暨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第16届年会开幕词
唐代文学与丝路文化暨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第16届年会会议综述
第一编 唐代文学研究
乐府旧题《蜀道难》系列源流论
一 “蜀道”得名与乐府旧题《蜀道难》系列源流论
二 刘孝威、阴铿《蜀道难》在源流演进中承先启后
三 初唐张文琮《蜀道难》笔意秦蜀道为李白之作铺垫
凤文化视野中的杜甫人生散论
一 关于凤凰元典及文化意蕴
二 对闻一多等人“杜甫与凤凰”研究的综述与发微
三 诗圣人生:一个凤凰的传奇、悲剧与寓言
高适杜甫交游考
岑参河西边塞诗论
一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二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三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四 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诗人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研究
引言
论唐传奇侠女形象
千古文人侠客梦
不问出身问侠义
传奇何以多侠女
萍踪侠影隐深意
望帝化杜鹃原型及其历史演进
一 望帝禅让于鳖灵
二 望帝化杜鹃原型
三 唐诗中的望帝化杜鹃形象
唐代敦煌“歌谣”和“祥瑞”与武周皇权关系考略
一 武周时期敦煌几则“歌谣”和“祥瑞”基本内容
二 “歌谣”和“祥瑞”应为沙州刺史李无亏献媚之作
三 敦煌几则“歌谣”和“祥瑞”之社会意蕴
四 余论
凉州宝卷对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宋代说经的传承研究
一 凉州宝卷对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宋代说经的传承
二 凉州宝卷的形式、内容、艺术特色、保护、产生的背景
第二编 河陇文学研究
权德舆的文学活动与关陇学术资源
一 陇右方土风气与文学趣味
二 陇右文化与权德舆的文学实践
三 啖、赵《春秋》之学与权德舆的文论思想
从“杜甫文化之旅”的设想谈陇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 杜甫陇山行吟及其蕴含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 “杜甫文化之旅”设想——陇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三 陇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杜甫文化之旅”设计
论杜甫之“腐”
一 杜甫自我对“腐”的认定
二 “腐”揭示出杜甫的文化品质
陇山 陇关 陇头水
一 陇山的地貌特征与诗歌的山川景观
二 陇关的历史变迁与诗歌的边塞印记
三 陇头的物候特征与诗歌的审美关注
唐代河陇农耕文化管窥
一 陇右农耕文化——以秦州为典型的考察
二 河西农耕文化——以凉州为典型的考察
结语
第三编 古代文学研究
北朝乐府诗《慕容垂歌》的旨意
十六国时期河西儒学的师承关系
一 由官学到私学的学术传承
二 河西儒学的师承关系
三 儒学师承影响下的文学活动
刍议古代诗文中的社日节庆民俗
一
二
“本于行而遗其文”与“言而蕴道”
一 文以述志
二 言而蕴道、尚气、尚理、有简、有通
《知不足斋丛书》之《石墨镌华》刊刻故实
论宋江矛盾性格下的悲剧命运
一 难以掩饰的野心和实实在在的仗义
二 与生俱来的悲剧与自然而然的乐观
三 无可奈何的忠和怀有遗憾的孝
张之洞悼亡缅怀诗初探
一 《悲怀》悼石氏
二 《咏叹》念王氏
北周文学的地理学思考
一 引言
二 北周鲜卑宇文家族文人考
三 北周宇文家族诗人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
四 宇文家族诗人诗歌创作及空间书写
五 结论与余论
活在话外,妙哉喻间
一 苏轼之“妙喻”
二 杨万里之“活法”
三 “妙喻”“活法”异同
《文心雕龙》对南楚文学地理研究的启示
一 南楚地域特点通过影响作家创作习惯影响作品特点
二 南楚文学的历史承袭性和周边辐射性
三 独特的地域文学具有影响整体版图文学发展走向的可能性
浅论《牡丹亭》杜丽娘的“真”
一 人物真
二 性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