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20 17:14:49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梳理
一、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与外延
二、现代大学制度:价值与意义
三、现代大学制度:形式与实质
第二节 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经验
一、现代大学制度:历史源起
二、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发展
三、现代大学制度:不同模式
四、现代大学制度:成功经验
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根基
一、大学自治:现代大学制度的存在前提
二、学术自由: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灵魂
三、教授治学:现代大学制度的立身之本
四、学术权力: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根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论建构
第一节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1898—1949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创与发展
二、(1949—1978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中断与倒退
三、(1978—2010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四、(2010年至今)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以“适应论”为实践逻辑的制度根基
二、以“实用主义”为制度建构的指导思想
三、以“同生互构”为结构特征的制度模式
四、以“国家需要”为主导价值的功能导向
五、以“照搬依附”为建设方法的路径依赖
六、以“后发外生”为制度演进的发展道路
第三节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普适价值
二、体现中国特色
三、彰显大学精神
四、凸显学术本位
五、系统性及整体性
六、适应及超越
第四节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基本逻辑
一、复归大学组织属性
二、坚守大学真谛使命
三、实行政教相对分离
四、规范行政权力
第五节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基本框架
一、着力改变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二、着力改革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三、着力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第三章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政策实践
第一节 实施进展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
三、建立健全教授治学体制机制
四、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五、探索大部制改革
六、创新基层学术组织
七、推动人事制度改革
八、改革学术绩效评价机制
九、完善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制度
十、建立理事会或董事会
第二节 成效经验
一、成效评估
二、典型经验
三、制度创新
四、归因分析
第三节 典型案例
一、“分层、分类”的委员会体系:“教授治学”的有效载体——以东北师范大学为案例
二、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以中国政法大学为案例
三、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华中师范大学为案例
四、探索“四位一体”院系治理结构——以上海财经大学为案例
第四节 问题与不足
一、少数试点单位对改革项目认识不到位,推进改革动力不足
二、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够完善,改革举措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
三、政府简政放权力度不够,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待进一步扩大
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积弊较深,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五、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实质是利益再分配,改革阻力较大
六、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试点改革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第五节 对策建议
一、抢抓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积极性
二、探索总结,及时梳理制度建设过程的经验与教训
三、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四、章程引领,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五、完善机制,减少改革发展阻力
第四章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行动策略
第一节 动力结构
一、提高人才质量: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终极目标
二、破解现实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直接动因
三、坚守学术理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旨归
四、提升大学主体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重心转移
五、保障学术权利: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
六、维护学术自由: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
七、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动力源头
第二节 启动机制
一、理念转变: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
二、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
三、实践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四、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指南
第三节 实施路径
一、政府层面:转变职能,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二、大学层面:学术为本,完善内部治理结构